其他特指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Other specified Toxic shock syndrome
编码1C45.Y
关键词
索引词Toxic shock syndrome、其他特指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缩写TSS、Toxic-Shock-Syndrome
别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经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非经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其他特指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血液、感染灶分泌物或无菌体液中培养出非典型致病菌(如B/C/G族链球菌、产毒型肠球菌等),并证实其产超抗原毒素能力。
- 分子检测(PCR)证实存在非经典毒素基因(如SPEX、SEA-SEE等)。
- 临床三联征:
- 突发高热(体温≥39℃)
- 收缩压<90 mmHg或较基线下降≥40 mmHg
- 弥漫性红斑疹(躯干向四肢蔓延)
- 病原学证据:
-
支持条件(器官损伤证据):
- 多器官功能障碍(需满足≥3项):
- 急性肾损伤(肌酐≥2倍基线或尿量<0.5 mL/kg/h持续6小时)
- 肝损伤(ALT/AST≥3倍正常上限)
- 凝血障碍(INR>1.5或血小板<100×10⁹/L)
- 急性呼吸窘迫(PaO₂/FiO₂<300 mmHg)
- 神经系统损害(GCS≤12分)
- 多器官功能障碍(需满足≥3项):
-
诱发因素:
- 近期侵入性操作(术后48小时内)
- 黏膜屏障破损(烧伤面积>10% TBSA)
- 免疫抑制状态(中性粒细胞<500/μL或使用生物制剂)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中病原学证据+至少1项临床三联征
- 拟诊:临床三联征完整+≥3项器官损伤证据+排除脓毒症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中毒性休克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
├─实验室检查
│ ├─炎症标志物(CRP、PCT、IL-6)
│ ├─器官功能评估(肝肾功能、凝血全套)
│ └─病原学检测(血培养×3套、创面拭子培养)
└─影像学评估
├─胸部CT(排查ARDS)
├─腹部超声(评估肝脾/腹腔脓肿)
└─心脏超声(LVEF评估) -
判断逻辑:
- 血培养:需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3套(包含需氧+厌氧瓶),阳性结果需结合毒素检测确认
- 降钙素原(PCT)>10 ng/mL:提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能性增高
- 床旁超声:
- 下腔静脉变异度>50%提示容量反应性差,需警惕分布性休克
- 肺部B线融合征提示肺水肿进展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白细胞计数 | <4×10⁹/L或>15×10⁹/L | 提示严重感染或骨髓抑制 |
C反应蛋白(CRP) | >150 mg/L | 与IL-6水平正相关,每24小时升高>50%提示治疗失败 |
纤维蛋白原 | <1.5 g/L | 合并DIC时需立即补充凝血因子 |
血乳酸 | ≥4 mmol/L持续6小时 | 组织低灌注的敏感指标,每2小时下降<10%需调整血管活性药 |
抗凝血酶III | <60%活性 | 提示微血栓形成风险,需考虑抗凝治疗 |
特异性毒素抗体 | IgM滴度≥1:160 | 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升高可辅助诊断(适用于培养阴性病例) |
四、诊断流程图解
疑似病例
↓
立即评估:体温+血压+皮疹
↓
符合临床三联征?
├─是 → 启动休克复苏+送检血培养/毒素检测
├─否 → 排除TSS(转诊脓毒症评估)
↓
24小时内获取:
- CRP/PCT动态监测
- 器官功能基线评估
↓
48小时病原学回报:
├─阳性 → 确诊并调整靶向治疗
└─阴性 → 检测血清毒素抗体(急性期/恢复期配对)
参考文献:
- CDC《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诊断指南(2021修订版)》
- IDSA《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
- 《Clinical Microbiology Procedures Handbook》(第4版)
- UpToDate临床决策系统(2025年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