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流行性腮腺炎Other specified Mumps
编码1D80.Y
关键词
索引词Mumps、其他特指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性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性心肌炎、流行性腮腺炎性肾炎、流行性腮腺炎性多神经病变、流行性腮腺炎性泪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性卵巢炎、急性流行性腮腺炎性卵巢炎、流行性腮腺炎性肝炎
缩写流腮、腮腺炎
别名炸腮、痄腮
其他特指的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咽拭子、唾液或血液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腮腺炎病毒(MuV)。
- RT-PCR检测腮腺炎病毒RNA阳性(特异性基因如HN、F基因)。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38℃)合并腮腺肿胀(单侧或双侧),或
- 发热合并特定器官受累(如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
- 流行病学史:
- 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或接种史不详;
- 发病前12-25天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发热+腮腺肿胀/器官特异性症状);
- 血清学IgM抗体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病毒学检测
│ ├─病毒分离培养(金标准)
│ └─RT-PCR检测(快速诊断)
├─血清学检测
│ ├─IgM抗体(急性期)
│ └─IgG抗体滴度(恢复期)
├─影像学检查
│ ├─腮腺超声(评估腺体肿胀)
│ ├─腹部CT(胰腺炎评估)
│ └─头颅MRI(脑膜脑炎评估)
└─并发症相关检查
├─睾丸超声(睾丸炎)
├─心电图(心肌炎)
└─脑脊液分析(脑膜脑炎) -
判断逻辑:
- 病毒学检测:
- 阳性结果:直接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区分急性感染与携带状态。
- 血清学IgM抗体:
- 发病后3-7天即可检出,持续1-3个月;假阴性率约20%(早期检测需复查)。
- 腮腺超声:
- 腺体体积增大(正常腮腺长径≤5cm),回声减低伴血流信号增强。
- 胰腺CT:
- 胰腺弥漫性肿大、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血清淀粉酶>3倍正常值上限支持胰腺炎诊断。
- 病毒学检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病毒核酸检测(RT-PCR):
- 阳性:提示活动性感染,需立即隔离并启动抗病毒治疗(如适用)。
-
血清学抗体:
- IgM阳性(≥1:10):急性期感染标志,适用于发病1周内检测。
- IgG滴度4倍升高:确诊近期感染,适用于病程≥2周的回顾性诊断。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50 mg/L:提示重度炎症反应(如脑膜脑炎或胰腺炎)。
- 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淀粉酶>300 U/L(正常<100 U/L)提示胰腺受累。
-
脑脊液检查:
- 白细胞增高(50-500/μ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特征。
-
血常规:
- 淋巴细胞比例>40%:典型病毒感染特征(与细菌感染鉴别)。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病毒分离或RT-PCR检测,血清学抗体用于补充诊断。
- 影像学价值:超声首选评估腮腺病变,CT/MRI用于并发症排查(如胰腺炎、脑炎)。
- 关键鉴别:需与化脓性腮腺炎(触诊波动感+脓性分泌物)、HIV腮腺囊肿(无痛性肿大)等疾病区分。
参考文献:
- WHO《流行性腮腺炎实验室诊断指南》(2023版)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病毒性并发症诊疗共识(2024)
- 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