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晚期梅毒Other specified Late syphilis
编码1A62.Y
关键词
索引词Late syphilis、其他特指的晚期梅毒、潜伏性晚期梅毒、梅毒血清学阳性,晚期或感染后2年及以上
缩写TP
别名其他指定的晚期梅毒、Late-Benign-Syphilis、Tertiary-Syphilis
其他特指的晚期梅毒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认:
- 活检组织中检出典型梅毒螺旋体(银染色/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
- 特征性病理改变:树胶肿样坏死灶+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浆细胞袖套状浸润
- 组织病理学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血清学三联阳性:
- TPPA/TPHA阳性(特异性抗体)
- RPR/VDRL滴度≥1:8(非特异性抗体)
- FTA-ABS阳性(确诊试验)
- 器官特异性损害证据:
- 影像学/病理证实非心血管/神经系统的晚期损害(如肝"分叶肝"、骨膜"洋葱皮"样增生)
- 血清学三联阳性: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阈值:
- 皮肤树胶肿(持续>3个月的溃疡伴凿缘)
- 骨痛(夜间加重且对NSAIDs反应差)
- 内脏损害(肝酶ALT/AST持续2倍升高)
- 流行病学史:
- 明确早期梅毒感染史(未经规范治疗或治疗不足)
- 高危性行为史(距离现症状≥2年)
- 临床表现阈值: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血清学检测] A --> C[器官功能评估] B --> D[特异性抗体-TPPA] B --> E[非特异性抗体-RPR] B --> F[确诊试验-FTA-ABS] C --> G[影像学检查] C --> H[病理活检] G --> I[X线/CT-骨关节] G --> J[超声/MRI-内脏] H --> K[银染色] H --> L[免疫组化]
判断逻辑:
-
血清学三联检测:
- TPPA阳性→提示梅毒感染
- RPR≥1:8→提示活动性感染
- FTA-ABS阳性→确诊梅毒螺旋体感染
- 矛盾处理:RPR阴性但典型症状→加做IgM-FTA-ABS
-
影像学定位:
- 骨关节痛→X线检查"洋葱皮"样骨膜反应
- 肝区不适→CT显示"分叶肝"特征
- 鉴别要点:心血管/神经影像正常是诊断前提
-
病理确诊路径:
- 疑似树胶肿→活检→银染色找螺旋体
- 阴性时→免疫组化检测TP抗原
- 金标准价值:1个高倍视野检出1条螺旋体即可确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RPR/VDRL | 阴性 | ≥1:8:活动性感染;4倍升高:疾病进展 | 启动青霉素治疗并每月复查 |
TPPA/TPHA | 阴性 | 阳性:既往/现症感染;终身不转阴 | 联合RPR判断活动性 |
FTA-ABS | 阴性 | 阳性:确诊感染;假阴性率<1% | 作为最终确诊依据 |
ALT/AST | 7-40 U/L | >80 U/L:提示肝梅毒损害("分叶肝"阶段) | 肝脏影像学检查+活检 |
CRP | <5 mg/L | >20 mg/L:反映树胶肿炎症活动度 | 监测治疗响应 |
关节液白细胞 | <200/μL | >2000/μL:梅毒性关节炎(中性粒细胞为主) | 关节腔穿刺排除化脓性关节炎 |
脑脊液VDRL | 阴性 | 阳性则排除本病(属神经梅毒) | 强制性检查以鉴别神经梅毒 |
关键解读原则:
- RPR需动态监测:治疗有效时滴度4倍下降(如1:64→1:16)
- 肝酶升高+TPPA阳性→优先考虑肝梅毒而非病毒性肝炎
- 病理检出螺旋体可突破血清学"血清固定"困境
参考文献:
- WHO《梅毒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
-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
- 《中华皮肤科杂志》晚期梅毒诊疗专家共识
- Fitzpatrick《皮肤病学》(第9版)树胶肿病理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