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慢性乙型肝炎Other specified Chronic hepatitis B
编码1E51.0Y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hepatitis B、其他特指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伴硬变、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慢性乙型肝炎,伴硬变和硬变并发症、慢性乙型肝炎,伴硬变,不伴硬变并发症、慢性乙型肝炎,不伴硬变、慢性乙型肝炎,未提及硬变、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不伴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伴高病毒载量,免疫耐受、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伴低病毒载量,免疫净化、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硬变、慢性乙肝,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硬变和硬变并发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硬变,不伴硬变并发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伴硬变、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硬变、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硬变和硬变并发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伴硬变,不伴硬变并发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伴硬变、慢性乙型肝炎,不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缩写慢性乙肝、慢乙肝、CHB
别名慢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其他特指、其他特指慢性乙肝
其他特指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慢性感染的标志。
- 肝组织活检显示界面性肝炎:病理检查可见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损伤(Knodell评分≥4分)。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病毒学证据:
- HBV DNA阳性(血清载量≥2,000 IU/mL,活动期患者)。
- 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反映病毒复制状态)。
- 肝功能异常:
- ALT/AST持续或反复升高(>正常上限1.5倍,持续≥3个月)。
- 排除其他肝病:
- 无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证据。
- 病毒学证据: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持续≥3个月)。
- 肝脾肿大(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增粗,脾厚>4 cm)。
- 特殊合并症:
- 合并肝硬化(Child-Pugh评分≥5分)或肝癌(AFP>400 ng/mL)。
- 合并HCV/HDV/HIV共感染(血清学检测阳性)。
- 流行病学史:
- HBV感染高危人群(母婴传播史、静脉药瘾史、未防护性行为)。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学检查] B --> B1[血清学检测] B --> B2[病毒载量检测] B --> B3[肝功能检测] C --> C1[腹部超声] C --> C2[肝脏弹性成像] C --> C3[CT/MRI] D --> D1[肝穿刺活检]
-
实验室检查判断逻辑:
- 血清学检测(HBsAg/HBeAg/抗-HBc):
- HBsAg阳性→慢性感染;HBeAg阳性→高复制状态;抗-HBe阳性→低复制或前C区变异。
- HBV DNA定量:
-
20,000 IU/mL→抗病毒治疗指征(HBeAg阳性者);>2,000 IU/mL→治疗指征(HBeAg阴性者)。
-
- 肝功能(ALT/AST):
- 持续升高→提示疾病活动,需结合病毒载量评估治疗必要性。
- 血清学检测(HBsAg/HBeAg/抗-HBc):
-
影像学检查判断逻辑:
- 腹部超声:
- 肝回声增粗+脾肿大→提示肝纤维化(敏感度70%)。
- 肝脏弹性成像(FibroScan):
- ≥7.4 kPa→显著纤维化(F2);≥9.7 kPa→肝硬化(F4)。
- CT/MRI:
- 肝脏结节+门静脉增宽→肝硬化;动脉期强化结节→肝癌可疑。
- 腹部超声:
-
病理学检查判断逻辑:
- 肝活检(METAVIR评分):
- 炎症分级(A1-A3) + 纤维化分期(F1-F4)→ 金标准评估疾病进展。
- 肝活检(METAVIR评分):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HBsAg | 阴性 | 阳性→慢性HBV感染标志,持续6个月以上可确诊 |
HBV DNA | <20 IU/mL | >2,000 IU/mL→病毒复制活跃,需抗病毒治疗 |
ALT | 男<40 U/L;女<35 U/L | >1.5倍上限→肝细胞损伤,结合HBV DNA评估活动性 |
AST/ALT比值 | <1.0 | >1.0→提示肝硬化或肝癌 |
AFP | <7 ng/mL | >400 ng/mL→高度怀疑肝癌,需增强影像学确认 |
血小板计数 | 150-400×10⁹/L | <100×10⁹/L→提示门脉高压或脾功能亢进(肝硬化征象) |
肝脏硬度值 | <7.4 kPa | ≥9.7 kPa→肝硬化(特异性>90%),需加强监测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HBV DNA升高+ALT正常:每3-6个月复查,关注病毒变异(如前C区突变)。
- ALT持续升高+HBV DNA>2,000 IU/mL:启动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
- AFP>400 ng/mL:立即行肝脏增强CT/MRI,排除肝癌。
四、总结
- 确诊核心:HBsAg持续阳性+肝组织病理学炎症证据。
- 病情评估:
- 病毒载量(HBV DNA)决定治疗指征。
- 肝硬度/血小板/影像学联合判断纤维化程度。
- 监测重点:
- 每6个月复查HBV DNA、ALT、AFP及超声。
- 肝硬化患者每3个月监测肝癌标志物。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
-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2017). Journal of Hepatology.
- WHO Guidelines for Hepatitis B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