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沙粒病毒病Other specified Arenavirus disease
编码1D61.Y
关键词
索引词Arenavirus disease、其他特指的沙粒病毒病、沙粒病毒引起的脑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引起的脑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引起的脑膜脑炎、沙粒病毒引起的脑膜炎
缩写OTSV、Other-Specified-Tacaribe-Virus-Disease
别名沙粒病毒相关疾病、特指型沙粒病毒感染、其他特定沙粒病毒性疾病
其他特指的沙粒病毒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血液、脑脊液或组织标本中通过RT-PCR检测到沙粒病毒属特异性核酸(如S/L RNA节段)。
- 血清学检测显示特异性IgM抗体阳性(ELISA法),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发热(≥38.5℃)伴头痛、肌痛三联征。
- 合并以下至少一项:
- 神经系统症状(颈强直、意识障碍、癫痫发作)
- 出血倾向(皮肤瘀点、黏膜出血)
- 肝脾肿大或黄疸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21天内有啮齿类动物接触史(如实验室暴露、疫区啮齿类栖息地活动)。
- 来自或曾前往已知沙粒病毒流行区(西非、南美等)。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出血热病毒感染。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病原学检测
├─核酸检测(RT-PCR)
└─血清学检测
├─IgM抗体(急性期)
└─IgG抗体(恢复期)
└─血液学评估
├─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白细胞)
└─凝血功能(PT/APTT)
└─器官功能评估
├─肝功能(ALT/AST)
├─肾功能(肌酐/BUN)
└─心肌酶谱(CK-MB)
└─影像学检查
├─颅脑CT/MRI(神经系统症状者)
└─腹部超声(肝脾评估) -
判断逻辑:
- RT-PCR阳性:直接确诊,敏感性在病程第3-10天最高(需使用特异性引物如LCMV-L/GP)。
- IgM阳性+典型症状:可初步诊断,需结合核酸检测复核。
- 血小板<100×10⁹/L+ALT>3倍ULN:提示重症化倾向,需加强监护。
- 颅脑MRI显示脑水肿:提示病毒性脑炎,需调整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使用)。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血小板计数 | 150-450×10⁹/L | <100×10⁹/L提示出血风险升高,<50×10⁹/L需警惕DIC |
ALT | 7-40 U/L | >120 U/L提示显著肝损伤,需监测凝血功能 |
脑脊液细胞数 | 0-5个/μL(单核细胞为主) | >50个/μL(淋巴细胞为主)支持病毒性脑膜炎诊断 |
IgM抗体 | 阴性(S/CO<1.0) | S/CO≥1.1提示急性感染,但需排除类风湿因子干扰 |
凝血酶原时间 | 11-13.5秒 | 延长>15秒提示肝合成功能障碍,需补充维生素K |
四、诊断流程优化建议
- 早期识别: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者立即进行"出血热快速筛查包"检测。
- 分层诊断:
- 疑似病例:发热+流行病学史+血小板减少
- 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或双份血清抗体4倍升高
- 重症预警指标:
- AST>200 U/L + 肌酐>2 mg/dL
- 呼吸频率>30次/分或SpO₂<92%(提示ARDS风险)
参考文献:
- WHO. Case defini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Lassa fever (2023)
-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renavirus Diagnostic Guidelines (2022)
-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沙粒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