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原发性免疫缺陷Unspecified Primary immunodeficiencies
编码4A0Z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immunodeficiencies、未特指的原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缩写PID、UIP
别名未指定的原发性免疫缺陷、不明确原发性免疫缺陷、未明原发性免疫缺陷、未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未确定原发性免疫缺陷
未特指的原发性免疫缺陷(PID)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基因测序阳性:
-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或靶向基因面板检测发现已知的免疫缺陷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如 BTK、RAG1/2、STAT3 等)。
- 免疫重建失败: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持续存在免疫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
- 基因测序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条件):
- 反复严重感染:
- 1年内≥2次需住院治疗的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
- 或≥3次需抗生素治疗的中度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
- 实验室免疫缺陷证据:
- 血清IgG < 5 g/L(成人)或低于同年龄参考值2个标准差(儿童)。
- 和/或CD4⁺ T细胞计数 < 300/μL(成人)或 < 年龄匹配参考值的10%。
- 反复严重感染: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次要临床表现: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 < 同年龄3百分位)。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 慢性腹泻或吸收不良(持续>4周)。
- 家族史:
- 一级亲属有确诊PID或早发感染性疾病史(阈值:≥1例)。
- 炎症标志物:
- CRP持续 > 20 mg/L 或 ESR > 40 mm/h(无急性感染时)。
- 次要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筛查 ├── 体液免疫评估 │ ├──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 │ └── 疫苗抗体应答(破伤风/肺炎球菌) ├── 细胞免疫评估 │ ├──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 │ └──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PHA/ConA) └── 固有免疫评估 ├── 中性粒细胞功能(NBT/DHR) └── NK细胞活性检测
二级确诊 ├── 基因测序(WES/靶向Panel) ├── 胸腺影像(CT/MRI) └── 骨髓活检(评估造血细胞分化)
- 判断逻辑:
- 体液免疫缺陷:
- IgG降低 + 疫苗抗体应答阴性 → 提示B细胞缺陷。
- IgA/IgM选择性缺乏 → 需排除CVID或特异性抗体缺陷。
- 细胞免疫缺陷:
- CD4⁺ T细胞减少 + 增殖试验异常 → 提示T细胞功能障碍。
- CD19⁺ B细胞正常但抗体缺乏 → 提示T-B细胞协作障碍。
- 基因检测逻辑:
- 先筛查常见基因(BTK、IL2RG)→ 阴性则扩展至全外显子组。
- 发现VUS(意义未明突变)需结合功能验证(如蛋白表达分析)。
- 体液免疫缺陷: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IgG | 成人 7-16 g/L | <5 g/L:体液免疫缺陷高风险,需替代治疗;>16 gL:可能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 |
CD4⁺ T细胞 | 成人 500-1500/μL | <300/μL:严重T细胞缺陷,需预防肺孢子虫感染;>1500/μL:提示淋巴增殖性疾病 |
NK细胞活性 | >15%靶细胞裂解率 | <5%:固有免疫缺陷,增加疱疹病毒感染风险 |
中性粒细胞氧化爆发 | DHR荧光指数 >100 | <50:慢性肉芽肿病(CGD)可能,需NBT试验验证 |
CH50(总补体) | 30-75 U/mL | <10 U/mL:补体缺陷,易发奈瑟菌感染;需检测C3/C4 |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IgG持续低下 → 启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替代治疗。
- T细胞严重缺陷 → 预防性复方新诺明抗感染 + 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
- 基因确诊致病突变 → 遗传咨询及家族筛查。
总结
- 诊断核心:需同时满足反复感染(必须条件)和实验室免疫缺陷证据。
- 辅助检查路径:先体液/细胞免疫筛查,再基因确诊,避免漏诊非典型病例。
- 关键实验室指标:IgG、CD4⁺ T细胞、NK活性是筛查基石,基因检测为金标准。
参考文献:
- IUIS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标准(2022更新版)
- 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 "Laboratory Diagnostics for PID" (2023)
- ESID(欧洲免疫缺陷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 Blood: "Genetic Diagnosis of Inborn Errors of Immunit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