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Unspecified Allergic or hypersensitivity disorders involv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编码4A83.Z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or hypersensitivity disorders involv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未特指的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
缩写WZLGWDQ-BHMXGYMXBHZ
别名不明原因胃肠道过敏、未知胃肠道过敏、不明胃肠道过敏症、不明确胃肠道过敏性疾病、未确定胃肠道过敏
未特指的累及胃肠道的变应性或过敏性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胃肠道黏膜活检显示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5个/高倍视野),排除寄生虫感染及其他炎症性疾病。
- 因果关系确认:
- 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证实症状与特定过敏原暴露存在明确时间关联(回避后症状缓解,再暴露后复发)。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免疫学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反复发作的腹痛伴腹泻/呕吐(≥2次/月)
- 体重减轻(3个月内下降>5%)或生长迟缓(儿童)
- 过敏原检测阳性:
- 血清特异性IgE阳性(≥0.35 kU/L)或皮肤点刺试验阳性(风团直径≥3mm)。
- 炎症标志物异常: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5%或绝对计数>0.5×10⁹/L。
- 典型症状组合: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乳糜泻(阴性tTG-IgA)、炎症性肠病(内镜无连续性病变)、感染性肠炎(粪便培养阴性)。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内镜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功能试验]
B --> B1[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B --> B2[血清总IgE与特异性IgE] B --> B3[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C --> C1[胃镜+十二指肠活检] C --> C2[结肠镜+回肠末端活检] C --> C3[胶囊内镜]
D --> D1[腹部超声] D --> D2[CT/MRI小肠造影]
E --> E1[饮食回避试验] E --> E2[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
判断逻辑
-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解读:>5%提示过敏反应,需结合症状;>20%需警惕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关联:若阳性,需启动内镜活检验证组织浸润。
-
内镜活检:
- 分级标准:
- 轻度:15-30个/HPF
- 中度:30-50个/HPF
- 重度:>50个/HPF
- 定位价值:食管病变提示EoE,全胃肠浸润提示EGID。
- 分级标准:
-
食物激发试验:
- 金标准替代:当活检不可行时,双盲激发阳性可确诊(症状复发+炎症标志物升高)。
-
腹部影像学:
- 超声/CT异常:肠壁增厚>3mm或分层强化提示慢性炎症,但需与克罗恩病鉴别。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 >0.5×10⁹/L 或 >5% | 提示过敏反应活跃;持续升高需排除寄生虫/肿瘤 | 重复检测+粪便查虫卵;若持续升高行骨髓活检 |
血清总IgE | >100 IU/mL (成人) | 非特异性过敏标志;>1000 IU/mL提示高敏状态或寄生虫感染 | 结合特异性IgE及临床表现解读 |
特异性IgE | >0.35 kU/L | 确认致敏原,但阳性≠临床过敏(30%假阳性) | 需食物激发试验验证临床相关性 |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 >11.4 ng/mL (发作期) | 急性过敏反应标志;升高提示肥大细胞脱颗粒 | 急诊评估过敏休克风险 |
粪便隐血 | 阳性 | 反映黏膜损伤;持续阳性需警惕溃疡/肿瘤 | 结合内镜进一步评估 |
白蛋白 | <35 g/L | 提示蛋白丢失性肠病或营养不良 | 营养支持+排查吸收不良病因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典型症状+嗜酸粒细胞升高 → 启动过敏原检测
- 确诊:
- 首选:活检嗜酸粒细胞浸润(金标准)
- 替代:食物激发试验阳性+排除其他疾病
- 分型:根据病变部位(食管/胃/肠)和浸润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 警示: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需立即按过敏反应处理
参考文献:
- WAO《食物过敏诊断指南》(2022)
- ACG《嗜酸性胃肠炎管理共识》(2023)
- ICD-11 4A83.Z类目诊断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