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子宫出血量异常Unspecified Abnormal volume of uterine bleeding
编码GA20.5Z
关键词
索引词Abnormal volume of uterine bleeding、未特指的子宫出血量异常、子宫出血量异常
缩写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异常出血
别名月经量过多、月经过多、经量过多
未特指的子宫出血量异常(GA20.5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排除性诊断:通过系统性检查排除所有已知病因(结构性病变、系统性疾病、药物影响等)后,结合客观出血量评估确诊。
- 出血量量化验证:使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或碱性血红蛋白法精确测量,确认单周期出血量持续>80ml或<20ml。
-
必须条件:
- 客观出血量异常:
- 月经过多:单周期总失血量>80ml(需经PBAC≥100分或血红蛋白法验证)。
- 经期出血少:单周期总失血量<20ml(需经PBAC≤25分验证)。
- 排除已知病因:
- 影像学(超声/MRI)排除子宫肌瘤、息肉、腺肌症等结构性病变。
- 实验室检查排除凝血障碍、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
- 药物史评估排除抗凝药/激素类药物影响。
- 客观出血量异常:
-
支持条件:
- 持续时间:异常出血持续≥3个月经周期。
- 伴随症状:
- 月经过多:贫血体征(Hb<110g/L)或相关症状(乏力、心悸)。
- 经期出血少:周期紊乱(经期<2天或周期不规律)。
-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15-49岁)高发。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与体格检查] A --> C[实验室筛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出血模式记录] B --> B2[妇科检查] C --> C1[血常规+铁代谢] C --> C2[凝血功能] C --> C3[甲状腺功能] C --> C4[生殖激素] D --> D1[盆腔超声] D --> D2[宫腔镜] D --> D3[MRI] D1 --> D1a[子宫内膜厚度] D1 --> D1b[子宫结构] -
判断逻辑:
- 盆腔超声:
- 内膜厚度>16mm → 支持月经过多(需活检排除增生)。
- 内膜厚度<5mm → 支持经期出血少(需评估卵巢功能)。
- 宫腔镜:
- 直接观察宫腔,发现微小息肉/粘连时修正诊断。
- 实验室联动:
- 凝血异常(如APTT延长)→ 转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 TSH异常 → 转内分泌科评估甲状腺疾病。
- FSH/LH失衡 → 提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
- 盆腔超声: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红蛋白(Hb) | ≥110 g/L | <110 g/L提示慢性失血性贫血 | 补铁治疗+出血原因排查 |
血清铁蛋白 | 15-150 ng/mL | <15 ng/mL确诊缺铁性贫血 | 静脉补铁+营养干预 |
APTT | 25-35秒 | 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如vWD) | 血液科会诊+凝血因子检测 |
TSH | 0.35-4.94 mIU/L | <0.35→甲亢;>4.94→甲减 | 内分泌科治疗原发病 |
FSH(卵泡期) | 3.5-12.5 IU/L | >25 IU/L→卵巢功能减退;<3.5 IU/L→下丘脑性闭经 | 生殖内分泌评估 |
子宫内膜厚度 | 增殖期:5-7mm;分泌期:7-16mm | >16mm→内膜增生风险;<5mm→内膜发育不良 | 活检或孕激素试验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
- 量化出血量 → 排除已知病因 → 确认无器质性疾病 → 诊断为GA20.5Z。
- 重点警示:
- 月经过多伴Hb<90g/L → 需紧急纠正贫血并排查恶性病变。
- 经期出血少+FSH升高 → 警惕卵巢早衰可能。
- 治疗原则:
- 月经过多:激素调控(如孕激素)+ 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
- 经期出血少:周期调整(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促排卵治疗(必要时)。
参考文献:
- FIGO《异常子宫出血分类系统》(2018修订版)
- 《中华妇产科杂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指南(2023版)
- NICE《月经过多诊断与管理指南》(NG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