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Unspecifie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编码GA0Z
关键词
索引词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未特指的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阴道炎性疾患、宫颈炎性疾患、盆腔炎性疾患(包括输卵管和卵巢)
缩写未特指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NOS-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
别名未特指妇科炎症、未明确女性生殖道炎症、不明原因女性生殖道炎症、未分类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未指定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
未特指的女性生殖道炎性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阴道分泌物/宫颈拭子标本中分离培养出明确致病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白色念珠菌)或寄生虫(如毛滴虫)。
-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检出特异性病原体基因(如衣原体ompA基因、HPV-DNA)。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存在≥2项核心症状:异常白带(颜色/质地改变+异味)、外阴瘙痒、下腹痛、性交痛。
- 体格检查发现≥1项体征:外阴红肿、宫颈充血伴接触性出血、子宫/附件压痛。
- 高危因素:
- 无保护性行为史、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合并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状态。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需排除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性盆腔炎)及恶性肿瘤(如宫颈癌)。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3项核心症状
- ≥2项典型体征
- 炎症标志物异常(CRP≥10 mg/L且WBC≥10×10⁹/L)
二、辅助检查
-
病原学检查树:
┌───────────────┐
│ 初步筛查 │
├─阴道分泌物pH测定 │
├─胺试验(Whiff Test) │
└─湿片镜检(白细胞/菌丝/滴虫)
│
├─阳性→ 培养/药敏试验
└─阴性→ 分子检测(PCR/NAAT) -
影像学检查:
- 经阴道超声:
- 异常意义:发现输卵管增粗(直径>5mm)、盆腔积液(深度>3cm)或卵巢脓肿,提示上生殖道感染。
- MRI(复杂病例):
- 判断逻辑:T2加权像显示输卵管壁强化伴周围脂肪浸润,可鉴别输卵管积脓与肿瘤。
- 经阴道超声:
-
临床评估流程:
- STD风险评估:
- 同时检测HIV、梅毒、乙肝等性传播疾病(合并感染率约15-30%)。
- 疼痛评估量表:
-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量化下腹痛程度。
- STD风险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指标:
- 阴道分泌物涂片:
- 线索细胞>20% → 提示细菌性阴道病(灵敏度82%)
- 芽生孢子+假菌丝 → 念珠菌感染(特异性95%)
- 衣原体抗体IgM≥1:32:
- 提示急性感染(需结合PCR确认)
- 阴道分泌物涂片:
-
炎症标志物: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50 mg/L:
- 较CRP更敏感,持续升高提示治疗失败风险
- 降钙素原(PCT)≥0.25 ng/mL:
- 提示需升级抗生素治疗(特异性89%)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50 mg/L:
-
细胞因子谱:
- IL-6>30 pg/mL + IL-8>70 pg/mL:
- 联合预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如输卵管性不孕)风险
- IL-6>30 pg/mL + IL-8>70 pg/mL:
-
宫颈细胞学:
- ASC-US伴高危HPV阳性:
- 需行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
- ASC-US伴高危HPV阳性: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结合病原学证据与临床表现,特别注意混合感染(约20-40%病例)。
- 辅助检查应分层实施:先快速筛查(pH+湿片),再针对性开展培养或分子检测。
- 实验室异常值需动态监测:治疗3天后CRP下降<50%提示需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 《2023 ISID指南:生殖道感染诊疗》
- 《中华妇产科学(第四版)》
-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