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膀胱炎Unspecified Cystitis
编码GC00.Z
关键词
索引词Cystitis、未特指的膀胱炎、膀胱炎、膀胱积脓、化脓性膀胱炎
别名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
未特指的膀胱炎 (GC00.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同时存在尿频(24小时排尿≥8次)、尿急(突发强烈尿意)及排尿疼痛(排尿时烧灼感)。
- 症状持续≥3天,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排除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 排除性诊断:
- 尿培养阴性(<10⁵ CFU/mL)或培养阳性但无法明确致病菌种(混合菌群/非典型病原体)。
- 影像学/膀胱镜排除肿瘤、结石、解剖畸形等器质性病变(需完整报告)。
- 典型症状组合: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实验室证据:
- 尿常规显示持续性白细胞尿(>5 WBC/HPF)伴/不伴镜下血尿(>3 RBC/HPF)。
- 炎症标志物升高:CRP >5 mg/L 或 ESR >20 mm/h(非特异性)。
- 风险因素关联:
- 近期放射治疗史(盆腔剂量≥45 Gy)、长期NSAIDs使用史(>3个月)、或已知化学暴露(如杀精剂/香料接触)。
- 实验室证据:
-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必须条件中的"典型症状组合" + 至少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树] --> B1[一级筛查] A --> B2[二级鉴别] A --> B3[三级确诊] B1 --> C1[尿常规+镜检] B1 --> C2[尿培养] B2 --> D1[泌尿系超声] B2 --> D2[盆腔CT/MRI] B3 --> E1[膀胱镜检查] B3 --> E2[膀胱黏膜活检]
判断逻辑详解:
-
一级筛查(初诊必备):
- 尿常规:
- 阳性标准:WBC>5/HPF + RBC>3/HPF → 提示黏膜炎症/出血。
- 阴性意义:若症状典型但尿常规正常,需排查神经源性膀胱。
- 尿培养:
- 培养阴性:排除细菌感染,支持非感染性病因。
- 混合菌群:需结合药敏试验,排除污染可能。
- 尿常规:
-
二级鉴别(病因排查):
- 超声/CT:
- 膀胱壁增厚>5mm:符合慢性炎症改变,但需与肿瘤鉴别(CT增强扫描)。
- 盆腔淋巴结肿大:提示放射性膀胱炎或免疫性疾病。
- 尿动力学检查:
- 膀胱容量<200ml + 逼尿肌过度活动 → 支持间质性膀胱炎亚型。
- 超声/CT:
-
三级确诊(金标准验证):
- 膀胱镜:
- 黏膜表现:弥漫性充血/点状出血(非特异性)vs Hunner溃疡(特异性间质性膀胱炎)。
- 水扩张试验:麻醉下膀胱灌注后黏膜裂隙出血 → 间质性膀胱炎特征。
- 活检病理:
- 必需结果:黏膜层肥大细胞>28个/mm² 或 纤维化改变 → 确诊免疫/放射性膀胱炎。
- 膀胱镜: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尿常规核心指标:
- 白细胞酯酶阳性:
- 提示中性粒细胞浸润(敏感度>90%),但无法区分感染/非感染性炎症。
- 处理建议:若伴脓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需重新评估。
- 镜下血尿(>10 RBC/HPF):
- 需立即行膀胱镜排除肿瘤,持续存在提示黏膜糜烂或血管炎。
- 白细胞酯酶阳性:
-
血清学标志物:
- CRP >10 mg/L:
- 反映全身炎症状态,>20 mg/L需排查自身免疫疾病(如SLE)。
- 抗核抗体(ANA)阳性:
- 滴度≥1:160时建议转诊风湿科,排除狼疮性膀胱炎。
- CRP >10 mg/L:
-
特殊检测:
- 尿嗜酸性粒细胞:
-
5% 提示药物过敏或嗜酸性膀胱炎,需停用可疑药物。
-
- 尿神经生长因子(NGF):
-
50 pg/mL 提示神经源性炎症,适用加巴喷丁治疗。
-
- 尿嗜酸性粒细胞: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排除性诊断(尿培养阴性+影像学阴性)结合典型症状。
- 关键鉴别:
- 膀胱镜活检区分间质性/放射性亚型。
- 血清学排除自身免疫病因。
- 治疗导向:
- 炎症标志物持续升高需免疫调节治疗。
- 神经因子升高首选神经调节药物。
参考文献:
- EAU Guidelines on Chronic Pelvic Pain (2024)
- AU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2023)
- WHO ICD-11 Clinical Descriptions for GC0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