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视网膜劈裂症Unspecified Retinoschisis
编码9B73.1Z
关键词
索引词Retinoschisis、未特指的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劈裂
缩写RS
别名视网膜分裂症、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congenital-retinoschisis
未特指的视网膜劈裂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性表现:
- 清晰显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分离(囊腔形成),无全层裂孔。
- 典型表现为外丛状层或神经纤维层劈裂(获得性多见神经纤维层,先天性多见外丛状层)。
- 眼底镜检查:
- 视网膜囊腔样改变伴血管走行异常(如白线样改变),无明确视网膜脱离证据。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性表现: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症状特征:
- 视力模糊(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视野缺损(自动视野计检测出相对暗点)。
- 黄斑受累时出现视物变形(阿姆斯勒表检测阳性)。
- 遗传学背景:
- 家族史阴性(排除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基因检测未发现RS1基因突变。
- 诱发因素:
- 高度近视(眼轴>26mm)、年龄>50岁或既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
- 症状特征:
-
阈值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OCT明确显示视网膜层间分离且无全层裂孔。
- 排除其他特定类型视网膜劈裂症(如X连锁型、获得性外层劈裂症)。
-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初筛检查
│ ├─ 眼底彩色照相(记录劈裂范围)
│ └─ 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检测视野缺损)
│
└─ 确诊检查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金标准)
├─ 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辅助排除血管病变)
└─ 基因检测(排除遗传性亚型) -
判断逻辑:
- OCT:
- 阳性判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出现低反射囊腔,伴层间桥接结构。
- 鉴别要点:与视网膜脱离鉴别(脱离表现为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 FFA:
- 弱荧光区:劈裂区域染料充盈延迟,无渗漏(区别于血管性水肿)。
- 血管异常:可见视网膜血管扭曲或闭塞(提示慢性病变)。
- 视野检查:
- 周边劈裂对应弓形暗点,黄斑劈裂表现为中心暗点(Humphrey 30-2程序)。
- OCT: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RS1基因突变阴性:支持未特指型诊断,排除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 意义:若阳性需重新分类为特定遗传亚型。
-
血清学检查:
- CRP/ESR正常:提示非炎症性病变,与葡萄膜炎等疾病鉴别。
-
眼压测量:
- 正常范围(10-21 mmHg):排除青光眼继发视野缺损。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OCT特征性表现结合眼底检查,严格排除其他特定类型。
- 辅助检查优先级:OCT为第一线检查,基因检测用于遗传学鉴别。
- 实验室异常意义:重点在于排除性诊断(如炎症指标、遗传突变)。
参考文献:
- 《Retina》(第5版)视网膜劈裂症诊断标准
- 《中华眼科杂志》视网膜疾病诊疗共识(2022)
- Ryan SJ. Retina. 2013(病理机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