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眼球震颤Unspecified Nystagmus
编码9C84.Z
关键词
索引词Nystagmus、未特指的眼球震颤、眼球震颤
缩写NY
别名眼震、眼震颤
未特指的眼球震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客观眼动异常证据:
- 眼震电图(ENG)或视频眼震图(VNG)记录到特征性节律性眼球振荡(钟摆型或急动型)。
- 临床观察证实至少存在以下任一眼震特征:方向固定性(水平/垂直/旋转)、凝视方向依赖性、代偿头位现象。
- 客观眼动异常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先天性型:婴儿期起病,伴随视力低下(矫正视力≤0.3)、虹膜透照缺损(白化病相关)、头位代偿现象。
- 获得性型:突发振动幻视、眩晕发作、小脑性共济失调体征(指鼻试验阳性、跟膝胫试验不稳)。
- 病因学线索:
- 药物暴露史(苯妥英钠、酒精等神经毒性物质使用)。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多发性硬化、Chiari畸形术后)。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必须条件中的客观眼动异常证据。
- 至少1项支持条件(临床表现或病因学线索)。
- 疑似诊断标准(无客观记录设备时):
- 典型眼震体征(肉眼可见节律性眼球运动)+ MRI排除占位性病变。
- 确诊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眼球震颤评估] --> B[电生理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前庭功能评估]
B --> B1(眼震电图/ENG)
B --> B2(视觉诱发电位/VEP)
C --> C1(脑MRI+增强)
C --> C2(眶部CT)
D --> D1(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
D --> D2(温度试验)
D --> D3(旋转椅试验)
判断逻辑
-
眼震电图(ENG):
- 钟摆型波形:提示先天性或眼源性震颤(需结合视力评估)。
- 急动型波形:凝视方向改变时快相方向变化,提示小脑或脑干病变。
-
脑MRI:
- 后颅窝重点: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第四脑室扩大(导水管狭窄)、脑干高信号(多发性硬化斑块)。
- 阴性结果意义:排除结构性病变,支持特发性或代谢性病因。
-
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
- 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提示外周前庭病变相关眼震(需排除听神经瘤)。
- 正常增益伴纠正性扫视:提示中枢性整合障碍(小脑绒球病变)。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眼震电图参数:
- 慢相速度>6°/s:提示病理性眼震(生理性眼震通常<4°/s)。
- 零位区(null zone)偏移>15°:需考虑棱镜矫正或手术干预。
-
视觉诱发电位(VEP):
- P100潜伏期延长>115ms:提示视路传导异常(如视神经发育不全)。
- 波幅不对称>50%:支持不对称性视路损害(如单侧视神经萎缩)。
-
前庭功能检测:
- 温度试验单侧减弱>25%:提示外周前庭病变(如迷路炎)。
- 旋转试验相位超前>20°:提示中枢速度储存机制障碍(小脑病变)。
-
血清学检测:
- 维生素B1<70nmol/L:需警惕Wernicke脑病相关眼震。
- 抗GQ1b抗体阳性:提示Miller Fisher综合征相关眼震。
四、诊断流程要点
- 首要鉴别:区分先天性(代偿良好)与获得性(振动幻视明显)眼震。
- 影像学优先级:突发眼震必查脑MRI排除卒中/脱髓鞘病变。
- 药源性排查:新发眼震患者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抗癫痫药)。
参考文献:
- 《神经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AAO临床指南:Neuro-Ophthalmology/Orbit (2023)
-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眼震评估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