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于未特指的自然力量Unspecified Exposure to extreme forces of nature
编码PJ0Z
关键词
索引词Exposure to extreme forces of nature、暴露于未特指的自然力量
别名自然力量暴露、不明自然因素暴露、未知自然力量暴露、自然环境暴露、未特指自然力暴露
暴露于未特指的自然力量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明确暴露史:
- 确认个体在自然灾害事件现场(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的直接暴露证据。
- 灾害类型未具体分类(符合ICD-11 PJ0Z定义)。
- 明确暴露史: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物理损伤:
- 影像学确认的骨折、内脏损伤或大面积软组织挫伤。
- 皮肤损伤(烧伤、撕裂伤)需有灾害关联性证据。
- 急性应激反应:
- 通过临床心理评估(如IES-R量表)确诊的急性应激障碍(ASD)。
- 典型物理损伤: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异常:
- 炎症标志物显著升高(CRP >50 mg/L,白细胞计数>12×10⁹/L)。
- 电解质紊乱(血钠<135 mmol/L,血钾<3.5 mmol/L)。
- 继发症状:
- 呼吸道症状(如干咳、呼吸困难)伴肺部影像学异常。
- 创伤后1个月内出现PTSD核心症状(闪回、回避行为)。
- 实验室异常:
-
阈值标准:
- 确诊:金标准 + 任意1项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金标准 + ≥2项支持条件(需排除其他创伤病因)。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评估] --> B[体格检查]
A --> C[生命体征监测]
B --> D[创伤系统评估]
D --> E[影像学检查]
E --> F[X线/CT]
E --> G[超声]
D --> H[神经系统检查]
A --> I[心理评估]
I --> J[ASD量表]
I --> K[PTSD量表]
C --> L[实验室检查]
L --> M[血常规+CRP]
L --> N[电解质+肾功能]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X线/CT/超声):
- 阳性判断:发现骨折/内脏损伤/肺部浸润 → 支持物理性损伤诊断。
- 阴性价值:无异常可排除结构性损伤(但需结合临床表现)。
-
心理量表评估(IES-R/PCL-5):
- 评分阈值:
- IES-R≥33分 → 提示急性应激障碍。
- PCL-5≥38分 → 提示PTSD风险。
- 评分阈值:
-
生命体征监测:
- 持续心动过速(HR>100bpm)+ 呼吸急促(RR>20次/分)→ 需排查内出血或应激性心肺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严重组织损伤或继发感染(如肺炎)。
- 白细胞>12×10⁹/L + 中性粒细胞>80%:需排查脓毒症(尤其伴发热)。
-
电解质紊乱:
- 低钠血症(<135 mmol/L):可能因脱水/应激性ADH分泌异常。
- 低钾血症(<3.5 mmol/L):提示肌肉损伤或摄入不足。
-
肾功能指标:
- 肌酐升高:需警惕横纹肌溶解(挤压伤患者)。
- 尿潜血阳性: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损伤。
-
血气分析:
- 低氧血症(PaO₂<60mmHg):需评估吸入性损伤(火山灰/烟尘)。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诊断:依赖暴露史 + 客观损伤证据(影像学/实验室)。
- 鉴别重点:
- 排除非灾害性创伤(如事故、暴力)。
- 区分原发损伤与继发感染。
- 动态监测:
- 伤后72小时内需重复炎症标志物及电解质(高风险恶化期)。
- 心理评估应在伤后1周及1个月分阶段进行。
参考文献:
- ICD-11官方编码指南(WHO, 2023)
2.《灾害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泛美卫生组织, 2022)
3.《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DSM-5, APA)
4.《急性应激反应生物标志物研究》(J Trauma Stres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