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受害者Victim of lightning
编码PJ00
关键词
索引词Victim of lightning、闪电受害者
缩写闪电伤者、雷击受害者
别名被雷劈的人、遭雷击者、雷击病人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受伤时的活动
XE8VF 无偿工作
XE9ME
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无偿地清洁、烹饪或维护XE1C6
无偿工作的往返中XE3RL
在无偿工作过程中的行程XE729 教育活动
XE3HD
体育课、学校运动会XE4SM
往返教育活动 被照料
XE2EZ
由非卫生保健人员照料XE245
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照料XE643
由未特指为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或非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人照料XE545 有偿工作
XE7NW
有偿工作的往返中XE2QJ
重复高强度工作XE9Q2
在有偿工作过程中的行程XE714
长时间蹲着工作XE88E
长时间以跪姿势工作 体育、娱乐或休闲活动
XE5UF
业余时间有组织的运动和训练XE617
休闲或玩XE5C9
其他特指的业余时间运动和训练闪电受害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理机制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闪电受害者(ICD-11编码:PJ00)是指因暴露于闪电导致的直接或间接伤害的人。这种伤害可能包括电击伤、热灼伤、神经电生理紊乱以及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闪电造成的损伤具有瞬时性、多系统性和潜在迟发性特征。
病因学特征
-
物理机制:
- 闪电是自然界瞬时放电现象,其峰值电流可达200kA以上。当人体成为放电通路时,极高电流引发电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 除直接击中外,还可通过侧向闪络、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等间接途径致伤。
-
环境因素:
- 暴露于开阔地形、邻近孤立高大物体(如树木、旗杆)、水域活动或携带金属物品显著增加风险
- 雷暴活跃季节(夏季为主)及地理特征(如山地、海滨)影响发生率
病理机制
-
皮肤与软组织损伤:
- 瞬间电弧产生3000-5000℃高温,造成特征性枝状红斑(Lichtenberg纹)或全层皮肤烧伤
- 电机械力效应可导致肌肉强力收缩,引发肌腱断裂、关节脱位或压缩性骨折
-
神经系统损害:
- 电流直接干扰神经元电活动,导致瞬时意识丧失(>75%病例)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冲击波可引发脑挫裂伤和颅内出血(约占15%重症病例)
- 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可致迟发性神经病变
-
心脏问题:
- 直流电样效应诱发室颤是即刻死亡主因(占致命病例80%)
- 心肌细胞膜去极化导致一过性ST段改变,罕见结构性心肌损伤
-
其他器官系统受累:
- 听觉系统:冲击波致鼓膜穿孔(17-50%病例),耳蜗毛细胞损伤
- 视觉系统:虹膜/视网膜电流灼伤,白内障(迟发3-6月)
- 呼吸系统:延髓中枢抑制致呼吸暂停,胸肌强直性痉挛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期(24h内):即刻心脏骤停(29%)、神经源性肺水肿、鼓膜破裂、四肢瘫痪(keraunoparalysis)
- 亚急性期(1-14天):神经认知障碍(注意力缺失、逆行性遗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 慢性期(>14天):神经精神后遗症(焦虑、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综合征、白内障
-
体征变化:
- 皮肤特征性枝状红斑(24h内消退),足部鞋靴样脱皮
- 瞳孔固定散大(中脑损伤)、Hutchinson瞳孔(颅内压增高)
- 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T波倒置,超声可见心肌顿抑
以上内容基于ICD-11分类体系中的定义,并结合临床观察及科学研究结果整理而成。对闪电受害者的救治需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并持续监测迟发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