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暴露于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Unspecified Assault by exposure to or harmful effects of drugs, medicaments or biological substances
编码PE8Z
关键词
索引词Assault by exposure to or harmful effects of drugs, medicaments or biological substances、通过暴露于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被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加害、被(任何)生物制品所毒害、被(任何)药物所毒害、被(任何)药剂所毒害
别名未特指药物加害、未特指药剂加害、未特指生物制品加害、不明药物中毒、不明药剂中毒、不明生物制品中毒、未知药物加害、未知药剂加害、未知生物制品加害、不明药物致害、不明药剂致害、不明生物制品致害、未知药物致害、未知药剂致害、未知生物制品致害
通过暴露于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进行加害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毒理学证据:
- 血液、尿液或呕吐物中检测到超出安全范围的药物/生物制品成分(需结合具体药物治疗窗判定)。
- 通过质谱分析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认特定毒物存在。
- 毒理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明确暴露史:
- 存在他人故意给予药物/生物制品的证据(如监控记录、证人证词)。
- 受害者体内检测到无法解释的异常药物浓度。
- 急性中毒三联征:
- 意识障碍(昏迷、谵妄)
- 生命体征紊乱(呼吸抑制/血压异常)
- 特定药物中毒的定位体征(如阿片类致针尖样瞳孔)
- 明确暴露史: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时间关联性:症状出现与可疑暴露时间间隔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如苯二氮卓类中毒症状多在1小时内出现)。
- 特征性临床表现:
- 过敏反应:速发型荨麻疹伴喉头水肿(IgE介导)
- 慢性中毒:AST/ALT持续升高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毒物筛查(血液/尿液)
│ ├── 快速定性检测
│ └── 定量分析(GC-MS/HPLC)
├── 生命体征监测
│ ├── 持续心电监护
│ └── 血气分析
└── 器官功能评估
├── 肝功能(ALT/AST/ALP)
└── 肾功能(BUN/Cr)
二级检查
├── 影像学检查(CT/MRI)
│ ├── 脑水肿评估
│ └── 肺水肿检测
└── 特殊检测
├──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中毒)
└── 高铁血红蛋白测定(亚硝酸盐中毒)
- 判断逻辑:
- 快速毒物筛查阳性:需立即启动解毒治疗,同时进行定量验证。
- 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pH<7.35,HCO3-↓):提示水杨酸类、甲醇等中毒。
- ALT/AST>1000 U/L:高度怀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需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 CT显示双侧苍白球坏死:特征性提示一氧化碳中毒后改变。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液毒物浓度:
- 治疗窗上限3倍以上:明确中毒剂量(如地高辛>2.4 ng/mL)。
- 检出非法物质:如芬太尼类似物(认定蓄意投毒关键证据)。
-
肝功能指标:
- ALT>1000 U/L伴INR延长:提示暴发性肝衰竭(对乙酰氨基酚中毒48小时后峰值)。
-
肾功能指标:
- 血肌酐每日升高≥0.3 mg/dL: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常见于乙二醇中毒)。
-
血气分析:
- 阴离子间隙>16 mmol/L:提示甲醇、乙二醇等有毒醇类中毒。
-
凝血功能:
- INR>5.0:提示超级华法林中毒或肝衰竭。
-
特殊检测:
- 碳氧血红蛋白>10%:确认一氧化碳中毒(吸烟者基线<5%)。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性期优先稳定生命体征,同步采集毒理学样本(黄金1小时)。
- 慢性中毒需排查头发/指甲中的重金属蓄积(如砷中毒)。
- 蓄意投毒案件必须保留原始样本用于司法鉴定。
参考文献:
- 《中毒与药物过量管理指南》(美国急诊医师学会)
- 《法医毒理学》(国家司法鉴定规范)
- ICD-11药物相关伤害编码规范
- 《临床毒理学杂志》最新研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