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植物时意外损伤Unintentionally injured by contact with plant
编码PA79
关键词
索引词Unintentionally injured by contact with plant、接触植物时意外损伤
别名被植物刺伤、植物划伤、接触毒植物受伤、植物擦伤、植物割伤、植物刺伤、接触植物受伤、植物所致意外伤害、植物造成的意外损伤、植物性创伤
接触植物时意外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植物接触史:明确有接触带刺植物(如玫瑰、仙人掌)或含刺激性化学物质植物(如毒葛、荨麻)的暴露史。
- 典型损伤表现:
- 机械性损伤:可见皮肤裂口、刺孔或擦伤伴出血/肿胀。
- 化学性损伤: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水肿或线状排列的水疱。
-
支持条件(辅助证据):
- 植物残留物检测:伤口中检出植物刺、毛状体或毒液成分(显微镜或化学分析确认)。
- 特征性炎症反应:
- 接触后6-72小时内出现瘙痒性皮疹(化学性损伤)。
- 损伤区域呈线状或几何分布(如毒葛接触后的条纹状皮疹)。
-
排除标准:
- 无昆虫叮咬、热烧伤或其他明确外伤史。
- 无系统性感染症状(如高热、淋巴结肿大)。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接触植物损伤辅助检查体系 │
├───────────┬─────────┤
│ 病原学检测 │ 炎症评估 │
│ ・植物残留物镜检│ ・皮肤点刺试验│
│ ・毒液成分分析 │ ・血清IgE检测 │
├───────────┼─────────┤
│ 影像学检查 │ 感染筛查 │
│ ・X线(异物) │ ・血常规+CRP │
│ ・超声(软组织)│ ・伤口细菌培养│
└───────────┴─────────┘ -
判断逻辑:
- 植物残留物镜检:
- 阳性:发现植物刺/毛状体可明确损伤机制,需结合接触史排除陈旧性异物。
- 阴性:不能排除化学性损伤(如毒液已吸收)。
- 皮肤点刺试验:
- 针对毒葛/毒橡树:使用纯化漆酚抗原,阳性反应(风团≥3mm)支持过敏机制。
- 超声检查:
- 深度>5mm的软组织损伤或异物残留时,可见高回声伴后方声影。
- 植物残留物镜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常见于化学性损伤伴过敏反应。
-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 mg/L):提示组织损伤或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
血清IgE检测:
- 特异性IgE阳性(如针对漆酚):确认Ⅰ型超敏反应,指导抗组胺药物使用。
-
伤口细菌培养:
- 革兰阳性球菌生长:提示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
-
X线检查:
- 植物刺显影:仅限含钙质或硅质的刺(如仙人掌刺),检出率<30%。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结合典型损伤形态(线状/几何分布)+明确植物接触史。
- 检查选择:
- 优先进行伤口探查与镜检(低成本高特异性)。
- 超声优于X线检测深层植物残留。
- 实验室重点:白细胞与CRP动态监测感染风险,IgE检测指导过敏管理。
参考文献:
- WHO《植物源性损伤诊疗指南》
- J Allergy Clin Immunol《植物接触性皮炎诊断共识》
- UpToDate《刺伤和异物处理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