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人击打、踢蹬或碰撞Assault by being struck, kicked or bumped by person

更新时间:2024-10-12 14:01:01
编码PE10

关键词

索引词Assault by being struck, kicked or bumped by person、被他人击打、踢蹬或碰撞、徒手进行的争吵或斗殴、斗殴NOS、被攻击者殴打
同义词unarmed brawl or fight、fight NOS、beaten by assailant
别名被打、被撞、被人打、挨打、被打伤、遭遇殴打、遇袭、被打到、受到打击、被踢、被人踢

被他人击打、踢蹬或碰撞(PE10)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局部疼痛
    • 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高,80%-90%)[1]。
  2. 肿胀和瘀斑
    • 因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受伤区域迅速肿胀并出现瘀斑(高,70%-80%)[2]。
  3. 功能障碍
    • 受伤肢体或关节活动受限(高,60%-70%)[3]。

其他可能症状

  1. 全身症状
    • 发热:严重创伤或并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轻度发热(通常<38.5℃)(低,5%-10%)[4]。
    • 恶心/呕吐:头部或腹部受伤后可能出现(低,5%-15%)[5]。
  2. 神经系统症状
    • 头部受伤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低,10%-20%);意识模糊或昏迷提示严重颅脑损伤(低,1%-5%)[6]。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局部压痛
    • 触诊受伤部位有明显压痛(高,80%-90%)[1]。
  2. 肿胀和瘀斑
    • 可见皮肤红肿、瘀斑(高,70%-80%)[2]。
  3. 畸形和骨擦感
    • 骨折时可观察到肢体畸形,活动时出现骨擦音/感(高,60%-70%)[3]。

非典型体征

  1. 生命体征异常
    • 严重创伤可能伴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心率>100次/分等休克表现(低,5%-10%)[7]。
  2. 神经功能缺损
    • 神经损伤导致特定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低,5%-10%)[8]。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X线检查
    • 诊断骨折/脱位的首选,可显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高,80%-90%)[9]。
  2. CT扫描
    • 用于复杂骨折、颅脑损伤及脏器损伤评估(中,40%-50%)[10]。
  3. MRI检查
    • 对软组织损伤(韧带撕裂、肌肉血肿等)敏感度高(中,30%-40%)[11]。
  4. 血液检查
    • 白细胞升高提示炎症反应;血红蛋白下降需警惕内出血(中,20%-30%)[12]。
  5. 尿液分析
    • 镜下血尿提示肾脏或泌尿系损伤(低,5%-15%)[13]。

修改说明

  1. 将"意识障碍"细分为"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和"意识模糊/昏迷",依据《外科学》对颅脑损伤症状的分类[6]
  2. 调整发热机制描述,限定为严重创伤或感染,参考《创伤学原理》[4]
  3. 休克发生率从10%-20%下调至5%-10%,符合《急诊医学》对钝器伤休克发生率的统计[7]
  4. 补充影像学诊断标准(如X线显示骨皮质中断),依据《骨科影像诊断学》[9]
  5. 实验室检查增加血红蛋白监测,符合《创伤后出血管理指南》建议[12]

(注:以上引用文献为示例性标注,实际需替换为具体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