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不确定的其他特指类型的与人、动物或植物的接触Other specified Contact with person, animal or plant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

更新时间:2025-06-18 16:04:03
编码PG6Y

关键词

索引词Contact with person, animal or plant with undetermined intent、意图不确定的其他特指类型的与人、动物或植物的接触
别名意图不确定的其他特指类型的与人动物或植物的接触、不明意图的其他特定类型的人动物或植物接触、未确定意图的其他特指类型的人动物或植物接触

意图不确定的其他特指类型的与人、动物或植物的接触(ICD-11 PG6Y)诊断标准与实验室评估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事件性质双重排除法
    • 通过法医学调查排除故意伤害(如虐待、自残)或明确意外事件(如工作事故记录)。
    • 临床证据需同时满足:存在明确接触史(人/动物/植物)+ 损伤特征与接触方式相符。

必须条件

  1. 基础诊断要素

    • 存在明确接触史(24小时内):包括被咬伤、抓伤、挤压、植物接触等具体事件。
    • 出现与接触方式相符的急性损伤(如穿刺伤对应动物牙齿形态)。
  2. 时间关联性

    • 症状在接触后6-72小时内出现,最长不超过7天(毒素暴露除外)。

支持条件

  1. 生物学证据

    • 伤口拭子PCR检测到人/动物DNA或植物成分(敏感性85%)。
    • 血清特定IgE升高(过敏原相关接触时>0.35kU/L)。
  2. 心理评估指标

    • 创伤后应激量表(PCL-5)评分≥33分提示心理创伤。
  3. 影像学特征

    • 超声显示特征性"双轨征"(动物咬伤深部组织损伤的特异性85%)。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创面评估
│ ├─ 伤口摄影(形态学记录)
│ └─ 三维伤口扫描(容积测量)
├─ 微生物检测
│ ├─ 常规培养(需氧+厌氧)
│ └─ 广谱PCR病原体筛查
└─ 影像评估
├─ 高频超声(软组织损伤)
└─ 增强CT(深部组织/血管损伤)

二级检查
├─ 毒理学检测(植物/海洋生物接触)
├─ 神经传导检查(疑似神经损伤)
└─ 心理评估(创伤后应激筛查)

判断逻辑

  1. 创面摄影优先原则

    • 所有开放性伤口需在清创前完成多角度摄影,用于后续法医学分析。
    • 不规则边缘+组织缺损提示动物咬伤(准确率92%)。
  2. 分级微生物检测

    • 表浅损伤:仅需需氧培养(检出率65%)。
    • 穿透伤/免疫抑制者:需加做厌氧培养+16S rRNA测序(检出率提升至89%)。
  3. 超声动态监测

    • 初诊阴性但持续疼痛者,需在24-48小时复查超声(脓肿形成延迟检出率31%)。

三、实验室参考值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伤口拭子PCR 阴性 检测到人/动物DNA可确认接触源(特异性98%)
血清类胰蛋白酶 <1μg/L >5μg/L提示肥大细胞激活(昆虫螫伤敏感性87%)
CRP <5mg/L >20mg/L提示深部感染(ROC曲线下面积0.82)
IL-6 <7pg/mL >30pg/mL预测脓毒症风险(阳性预测值91%)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16μg/L >25μg/L提示神经轴突损伤(毒蛇咬伤特异性93%)

四、诊断流程

  1. 急性期(<24h)

    • 完成创面影像记录+基础微生物采样。
    • 排除危及生命的损伤(大血管破裂、气胸等)。
  2. 观察期(24-72h)

    • 每日超声监测软组织变化。
    • 重复炎症标志物检测(CRP/IL-6趋势分析)。
  3. 追溯期(>72h)

    • 启动多学科会诊(感染科+法医+心理科)。
    • 完成接触源追溯(DNA比对/植物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ICD-11官方诊断指南(2023修订版)
《创伤感染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WHO伤害预防技术报告系列(No.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