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囊Renal capsul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5EP6

核心定义

肾小囊(Renal Capsule)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肾小囊位于肾脏的皮质层,是肾单位( nephron)的起始部分,紧密包裹肾小球(glomerulus)。具体而言,它位于肾小体(renal corpuscle)的外周,呈双层杯状结构。
  • 重要毗邻
    • 内层(脏层)直接贴附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袢。
    • 外层(壁层)构成囊的外壁,与近曲小管相连。
    • 肾小囊腔(Bowman space)位于两层之间,是原尿收集的初始场所。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肾小囊属于泌尿系统的肾脏结构,是肾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
  • 功能
    • 滤过原尿: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血液中的水分、离子和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 维持结构支撑:为肾小球提供物理支撑,确保滤过屏障的完整性。
    • 屏障功能:通过足细胞的裂孔膜(过滤屏障的一部分)阻止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
3. 组织结构
  • 双层结构
    • 脏层:由足细胞(podocytes)构成,具有独特的突起结构,形成裂孔膜(过滤屏障的关键部分)。
    • 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覆盖肾小囊的外壁。
  • 基底膜:位于脏层与壁层之间,为肾小球基底膜(GBM),是滤过的物理屏障,阻止大分子通过。
  • 肾小囊腔:两层之间的空腔,收集滤过的液体(原尿),随后流入近端小管。
4. 功能与作用
  • 滤过屏障的核心:肾小囊的脏层足细胞与基底膜共同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决定滤过的选择性。
  • 原尿生成:通过压力梯度驱动的滤过作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初步收集,进入泌尿系统的后续处理流程(重吸收与排泄)。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和基底膜,导致肾小囊炎症、蛋白尿或血尿(如IgA肾病、膜性肾病)。
    •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导致基底膜增厚,肾小囊扩张,最终影响滤过功能。
    •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可能因足细胞损伤或基底膜破坏引起。
  • 治疗方法
    •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用于控制自身免疫性肾炎。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RB类药物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减缓损伤。
    • 糖尿病管理(血糖、血压控制)以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 影像学表现
    • 超声检查可见肾小囊在病理状态下的异常扩张(如肾小球囊肿)。
    • 肾活检可直接观察肾小囊和基底膜的病理变化。
6. 常见误区
  • 误区1:将肾小囊与“肾囊肿”混淆。肾囊肿是病理性的液体积聚,而肾小囊是正常解剖结构。
  • 误区2:认为肾小囊直接参与尿液浓缩。实际上,浓缩主要由肾小管(特别是集合管)通过水和电解质重吸收完成。
  • 误区3:忽略肾小囊在滤过屏障中的关键作用,误认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是唯一滤过屏障。

参考文献

  •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7):定义肾小囊为“包绕肾小球的双层杯状结构,由壁层和脏层上皮构成”。
  • Visible Body 泌尿系统解剖学(2023):描述肾小囊在肾单位中的位置及功能。
  • 《凯利临床肾病学》(第6版):阐述肾小球肾炎与糖尿病肾病中肾小囊的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