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提取物Parathyroid gland extrac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7GD6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生物制品。甲状旁腺提取物属于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天然激素制剂,归类为生物制品,因为它直接来源于生物体(如牛或猪的甲状旁腺),并含有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是甲状旁腺激素,PTH)。这与化学合成药物(如特立帕肽)不同,后者属于化学药品。
  • 来源与性状

    • 性状:甲状旁腺提取物通常为无菌注射剂(如溶液或冻干粉),颜色可能为淡黄色至无色,具有轻微的蛋白质气味。其活性成分是粗提的甲状旁腺激素(PTH),纯度较低,含有杂质蛋白。制剂通常需冷藏保存(2-8°C),以避免变性。
    • 历史:甲状旁腺提取物在20世纪初(约1920年代)由Collip等人开发,作为首个用于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疗法。它从牛或猪的甲状旁腺中提取,通过乙醇沉淀等粗提工艺制备。然而,由于纯化技术不足,其免疫原性高,且批次间变异性大,导致在1950年代后逐渐被合成激素(如重组人PTH)取代。
    • 定义:甲状旁腺提取物是一种从动物甲状旁腺组织提取的多肽混合物,主要活性成分为PTH,用于调节钙磷代谢。它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粗提物,因此区别于纯化的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原因:作为激素制剂,它需要医生处方以控制剂量和监测潜在风险(如高钙血症),但不符合管制处方药(Rx-C)标准。具体而言:

    • 不属于麻醉药品(Rx-C1)、精神药品(Rx-C2)、医疗用毒性药品(Rx-C3)或放射性药品(Rx-C4),因为无滥用潜力、非剧毒且无放射性。
    • 其管理基于一般处方药法规,强调专业医疗监督。
  • 临床价值
    历史药物(H2),自然淘汰药。原因:

    • 现代临床实践已淘汰甲状旁腺提取物,因其纯化度低、免疫原性高(易引起过敏反应),且疗效不如合成替代品(如特立帕肽)。
    • 当前指南(如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特立帕肽或钙剂作为首选,而提取物仅在历史文献或极少数资源有限地区偶见使用,无合法主流临床应用。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甲状旁腺提取物的核心功效源于其含有的PTH,主要调节钙磷代谢。临床应用基于历史数据和文献记录,但现代已极少使用:

  • 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用于纠正低钙血症(hypocalcemia),通过PTH促进骨钙释放和肾钙重吸收。典型剂量为每日皮下或肌肉注射,起始量基于血钙水平调整。
  • 辅助诊断工具:历史上用于Ellsworth-Howard试验,测试肾小管对PTH的反应,以诊断伪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其他潜在应用:在早期研究中,曾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或钙代谢紊乱,但因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足,未获批准。

注意:以上应用基于历史文献,当前临床实践已转向合成PTH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因其纯度高、副作用少。任何治疗决策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副作用主要源于其粗提性质和动物来源,基于临床报告和文献:

    • 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反应(疼痛、红肿)、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荨麻疹,发生率约10-20%)。
    • 严重副作用:高钙血症(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低磷血症、免疫反应(如血清病或抗体形成,导致疗效降低)。
    • 长期风险:肾钙质沉着或肾损伤(因钙排泄异常)、骨吸收增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对动物蛋白(如牛或猪源)过敏者;已知高钙血症或高钙尿症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 <30 mL/min),因钙积累风险。
    • 相对禁忌/慎用情况: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钙血症可诱发心律失常);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安全性数据缺乏,动物研究显示潜在致畸性);儿童或老年人(剂量调整困难,易出现代谢紊乱)。
    • 注意事项
    • 必须严格监测血钙、血磷和肾功能(治疗期间每1-2周检测一次)。
    • 起始剂量宜低(如0.5-1 mL/次),逐步调整以避免高钙血症。
    • 强调:本药已自然淘汰,现代替代品(如特立帕肽)更安全。任何使用必须在医生监督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 医疗建议强调: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咨询内分泌科医生,首选现代疗法(如钙剂+维生素D或特立帕肽),以确保安全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所有信息均基于权威药学文献和临床指南,禁止虚构或推理。以下为关键参考文献:

  1.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4th Edition. (2023). Section on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Analogs", pp. 789-795. 概述甲状旁腺提取物的历史、药理和淘汰原因。
  2. Shoback, D., et al. (2016).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Hypoparathyroidism.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101(6), 2300-2312. 说明提取物被列为历史疗法,推荐合成替代品。
  3. Marx, S. J. (2000). Hyperparathyroid and Hypoparathyroid Disord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3(25), 1863-1875. 描述提取物的副作用和禁忌,基于临床案例。
  4.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38th Edition. (2023). Entry for "Parathyroid Extract". 提供性状、管理级别和淘汰状态。
  5. Collip, J. B. (1925). The Extraction of Parathyroid Hormone Which Will Prevent or Control Parathyroid Tetan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63(2), 395-438. (历史文献) 原始开发报告,支持来源与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医药信息参考,不构成个人医疗建议。实际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遵守当地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