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半抗原Low molecular weight haptens
核心定义
低分子量半抗原
低分子量半抗原(Low-molecular-weight haptens)是一类分子量通常小于1000道尔顿(Da)的化学物质,单独存在时无免疫原性,需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后,方可引发过敏反应。此类物质在临床中与多种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接触性皮炎和药物过敏中占重要地位。以下从医学与临床视角解析其关键特性:
1. 特征
- 分子量:通常为100-500 Da,可通过皮肤或黏膜屏障渗透至体内。
- 化学性质:多为脂溶性或亲脂性结构,易穿透表皮与组织蛋白共价结合。
- 稳定性:部分半抗原(如金属离子)需在汗液或体液中溶解后形成活性代谢物,才能致敏。
2. 致敏机制
-
半抗原-载体复合物:
- 低分子量物质穿透皮肤/黏膜后,与表皮细胞或血清中的载体蛋白(如角蛋白、白蛋白)结合。
- 复合物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激活T淋巴细胞,引发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
交叉反应性:
- 结构相似的半抗原可能诱发交叉过敏(如磺胺类药物与部分利尿剂)。
3. 临床常见类型与症状
类别 | 代表物质 | 接触途径 | 典型临床表现 |
---|---|---|---|
金属离子 | 镍、铬、钴 | 首饰、金属植入物、皮革制品 | 接触性皮炎(红斑、水疱、瘙痒) |
药物 | 青霉素、磺胺类、局麻药 | 口服、注射或局部外用 | 药疹、固定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日化成分 | 对苯二胺(染发剂)、香料 | 护肤品、染发剂、清洁剂 | 慢性湿疹、手部皮炎 |
工业化学物 | 环氧树脂、甲醛 | 职业暴露(制造业、建筑业) | 刺激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
4. 诊断方法
- 斑贴试验:检测IV型超敏反应的金标准,适用于金属、化妆品等半抗原(如镍、香料混合物)。
- 点刺试验:适用于部分药物过敏(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需注意假阳性风险。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评估T细胞对特定半抗原的增殖反应,用于复杂药物过敏诊断。
5. 治疗与管理
-
避免接触:
- 金属过敏者选择钛合金或不含镍的首饰。
- 染发剂过敏者改用半永久性植物染料。
-
急性期处理:
- 局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缓解皮炎症状。
- 重症药疹需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1 mg/kg/d)。
-
长期管理:
- 建立个人过敏原清单,标注含致敏成分的日用品(如对苯二胺过敏者避免PPD染发剂)。
- 牙科/骨科植入物前需筛查金属过敏史。
6. 与其他过敏原对比
特征 | 低分子量半抗原 | 高分子量蛋白抗原(如尘螨、花粉) |
---|---|---|
分子量 | <1000 Da | >10,000 Da |
常见类型 | 金属、药物、化学合成物 | 动植物蛋白、酶类 |
致敏机制 | 需与载体蛋白结合,引发T细胞反应 | 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E |
检测方法 | 斑贴试验为主 | 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
参考文献: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9版)接触性皮炎章节、《临床免疫学与过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欧洲接触性皮炎研究组(ESCD)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