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间关节Intercarpal join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0E90

核心定义

腕骨间关节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腕骨间关节位于前臂与手掌之间,具体介于近排腕骨(桡侧至尺侧: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与远排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头状骨、钩骨)之间。
  • 重要毗邻
    • 近端:桡骨远端及尺骨远端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
    • 远端:掌骨基底部(第1至第5掌骨)。
    • 周围:被韧带(如腕骨间韧带)和肌腱(如屈肌支持带)包绕。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上肢关节系统
  • 功能
    • 微动协调:通过微小滑动或旋转辅助手腕的屈伸、收展及旋转动作。
    • 稳定性:通过韧带固定腕骨排列,维持手腕整体结构的稳定。

3. 组织结构

腕骨间关节分为三组,均属于平面关节(关节面几乎为平滑的软骨面):

  1.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
    • 由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若存在)相邻的关节面组成。
    • 允许轻微滑动,辅助手腕的屈伸和桡尺偏。
  2. 远侧列腕骨间关节
    • 由远排腕骨(头状骨、钩骨等)的相邻关节面组成。
    • 主要支持手掌的精细动作(如捏握)。
  3. 腕横关节(腕中间关节)
    • 连接近排与远排腕骨(如舟骨与头状骨、月骨与三角骨)。
    • 允许腕骨间的“滚动”运动,协调手腕的对掌功能(如拇指对掌时的协同动作)。

4. 功能与作用
  • 关键作用
    • 分散压力:通过多关节协同分散前臂至手掌的负荷。
    • 灵活性与稳定性平衡:微小运动增强手腕整体灵活性,同时韧带结构防止腕骨错位。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腕骨间关节炎:因退行性变或创伤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引发疼痛和活动受限。
    • 韧带损伤:如腕骨间韧带撕裂(常见于手腕扭伤),可能导致腕骨排列异常(如月骨脱位)。
    • Kienböck病:月骨缺血性坏死,可能与腕骨间关节的异常压力分布有关。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支具固定或物理治疗。
    • 手术治疗:关节镜下清理、韧带修复或骨移植(如月骨坏死的血管化骨移植)。

6. 常见误区
  • 误区:认为手腕的大部分活动来自桡腕关节(如腕关节屈伸),而忽视腕骨间关节的微动作用。
  • 纠正:腕骨间关节的协同运动对精细动作(如写字、抓握)至关重要,尤其在桡尺偏和旋转时提供关键支撑。

二、参考文献

  1. 《A+医学百科》:腕骨间关节的分类与功能描述。
  2. 知乎专栏:腕和手的功能解剖:腕骨间关节在对掌运动中的角色。
  3. IMAIOS解剖学数据库:腕骨间关节的三维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

以上信息基于权威解剖学文献及临床指南整理,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