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韧带Coronary ligamen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04S7

核心定义

冠状韧带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冠状韧带位于膝关节内侧,具体分布于内侧副韧带的深层结构中,与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其上端起自股骨内侧髁的后部,下端附着于胫骨内侧平台,并与半月板形成纤维连接。
  • 重要毗邻
    • 前方:与内侧副韧带的浅层结构相邻。
    • 后方:与后斜韧带(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及半膜肌腱相接。
    • 内侧:紧邻内侧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骨骼系统中的关节和韧带结构,具体为下肢关节和韧带的组成部分。
  • 功能
    • 稳定半月板:防止内侧半月板在膝关节活动时发生移位或脱位。
    • 限制侧向运动:辅助内侧副韧带限制膝关节过度外翻及内侧间隙的异常张开。
    • 限制旋转:在屈膝时减少胫骨的过度旋转,尤其在膝关节扭转动作中起关键作用。
3. 组织结构
  • 分层结构
    • 浅层:属于内侧副韧带的延续部分,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
    • 深层:分为两部分:
      1. 半月板股骨韧带(Fabel ligament):连接内侧半月板后角与股骨内侧髁。
      2. 半月板胫骨韧带(Baker ligament):连接内侧半月板前角与胫骨内侧平台。
  • 组成:由胶原纤维束和弹力纤维构成,具有高度纤维化特性,无血管供应,修复能力较弱。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维持关节稳定性:在膝关节屈伸和旋转时,防止半月板滑出正常解剖位置。
    • 分散压力:通过与半月板的连接,帮助分散关节负荷,保护关节软骨。
  • 协同作用:与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共同构成膝关节内侧的“约束复合体”,抵御外翻应力。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冠状韧带撕裂:常见于膝关节内侧受到直接撞击或过度外翻损伤(如运动中的扭伤),可伴随半月板损伤或内侧副韧带撕裂。
    • 半月板损伤:冠状韧带损伤常导致半月板移位,进而引发关节卡压、疼痛及活动受限。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急性期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配合支具固定及物理治疗。
    • 手术治疗:完全撕裂或伴随半月板损伤时,需关节镜下修复或重建韧带,并修复半月板。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肌力恢复,避免早期负重。
    • 重点强化股四头肌和内侧关节稳定性训练(如闭链运动)。
6. 常见误区
  • 误区1:将“冠状韧带”与颅骨的“冠状缝”混淆,需明确冠状韧带仅存在于膝关节。
  • 误区2:认为冠状韧带损伤症状与半月板损伤完全一致,但实际韧带损伤更常表现为内侧关节线压痛及侧向不稳定试验阳性(如内侧分离试验)。

参考文献

  • 《膝关节胫侧副韧带的解剖及损伤分级》(360Doc医学文献).
  • 中华医学期刊网:《膝关节半月板和冠状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 《人体解剖学名词》(中国解剖学会,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