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睾吸虫属Clonorchi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32
编码XN9GC
子码范围XN5SV - XN5SV

核心定义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详细定义


一、病原体基本信息

1. 分类与类型
  • 分类
    • 寄生虫纲: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
    • 目/科:复殖目(Digenea),肝吸虫科(Heterophyidae)
    • 属种:支睾吸虫属(Clonorchis),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亚型/变种:无明确亚型划分,但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 血清分型:未提及,但虫卵形态特征具有高度一致性。
2. 形态与结构
  • 成虫形态特征
    • 外形:成虫呈狭长的葵花子形,长10-25 mm,宽3-5 mm,雌雄同体。
    • 结构
    • 头翼:前端具一对头翼,用于吸附宿主胆管壁。
    • 口吸盘与腹吸盘: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体前部。
    • 生殖系统:睾丸分支状,呈列状排列于虫体后部(故称“支睾吸虫”)。
  • 虫卵特征
    • 大小:约13-15 μm × 6-8 μm,为最小的蠕虫卵之一。
    • 形态:椭圆形,卵壳厚且均匀,一端具小棘突,另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
    • 颜色:新鲜卵呈棕黄色,成熟后变为黄褐色。
3. 传播途径
  • 主要途径
    • 生活史阶段
      1. 终宿主:人类、猫、狗、猪等,成虫寄生于肝内胆管。
      2. 中间宿主
        •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如泰国萝卜螺、中国圆田螺)。
        •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如鲤科鱼类)或喇蛄。
      3. 感染阶段:鱼类肌肉中的囊蚴。
    • 感染方式:人类通过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摄入囊蚴,囊蚴在胆管内发育为成虫。
  • 流行病学特点
    • 高发地区:中国华南(如广东、广西)、东南亚、朝鲜半岛。
    • 感染率:中国2004年统计感染人数约1,249万(数据来源:用户提供的知识库文档)。
    • 风险行为:食用“鱼生”(如广东的“鱼生粥”、烧烤鱼片)。

二、致病机制

1. 宿主与靶细胞
  • 宿主范围: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猫、狗、猪)。
  • 靶向组织:肝内胆管(尤其是左肝管),成虫吸附于胆管黏膜,导致炎症和机械性损伤。
2. 感染过程
  • 囊蚴发育
    • 囊蚴在胆管内脱囊,约2-3个月发育为成虫。
    • 成虫通过分泌抗原物质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胆管炎症。
  • 产卵与排卵
    • 每日产卵约2,000枚,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
3. 免疫逃逸
  • 机制
    • 虫体表面抗原可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如调节T细胞功能)。
    • 虫卵抗原诱导慢性炎症而非急性免疫清除。

三、医学临床关联

1. 相关疾病
  • 典型疾病: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 临床表现
    • 急性期:腹痛、腹泻、乏力、低热。
    • 慢性期:肝区隐痛、消化不良、黄疸、肝肿大。
    • 长期并发症:胆管炎、胆结石、肝纤维化,甚至胆管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
2.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粪便检查:醛醚沉淀法、10% NaOH消化法检测虫卵(需多次检查提高阳性率)。
    • 免疫学检测: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G),敏感性较高。
    • 分子诊断:PCR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虫体DNA。
  • 影像学检查
    • 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枯树枝样”改变)。
    • CT/MRI:用于评估胆管结构及肿瘤风险。
3. 治疗与预防
  • 常见抗病原体药物
    • 吡喹酮(Praziquantel):首选药物,剂量为25 mg/kg,单次口服,有效率>90%。
  • 预防措施
    • 饮食控制: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
    • 健康教育:普及寄生虫病知识,改进烹饪习惯(如充分煮熟鱼肉)。
    • 中间宿主控制:减少淡水螺和易感鱼类的养殖密度。
  • 耐药数据:目前未报告吡喹酮耐药性(WHO 2020年报告)。

四、参考文献

  1. 来源文档:用户提供的实验课资料(含华支睾吸虫生活史、诊断方法及流行病学数据)。
  2. WHO(2020):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trematodiases.
  3. 张龙现, 等. (2019). 中国肝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4. IARC. (1994). 肝吸虫列为Ⅰ类致癌物的评估报告.

注意事项

  • 本定义基于用户提供的实验课资料及权威寄生虫学文献,确保信息科学性。
  • 诊断和治疗建议需由临床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