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特征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B-cell lymphoma, unclassifiable,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编码XH04Y1
核心定义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特征介于DLBCL和CHL之间的综合解析
一、组织病理学详细特征
-
显微镜下核心表现
- 肿瘤细胞形态:混合性特征,可见大B细胞(类似DLBCL)与Reed-Sternberg (RS)样细胞(类似CHL),但两者均不占绝对优势。
- 背景炎症细胞:常伴随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类似CHL的背景,但程度较轻。
- 组织结构:可能呈现结节样或弥漫性生长模式,部分区域类似PMB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
免疫组化特征
- B细胞标记:CD20(通常阳性)、CD79a(阳性),但CD30和CD15(CHL标志物)表达模式不典型(如CD30局灶阳性,CD15阴性)。
- T细胞标记:CD3(T细胞浸润阳性),但肿瘤细胞不表达。
- 其他:PAX5(阳性),EBER(部分病例阳性,尤其是纵隔受累时)。
-
分子病理特征
- 基因重排:通常检测到Ig重链基因单克隆重排,支持B细胞来源。
- MYC/BCL2/BCL6:可能显示MYC或BCL2轻度扩增,但不符合“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标准。
- EBV:部分病例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与CHL相关。
-
鉴别诊断
-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RS细胞占主导,CD15和CD30通常阳性,背景炎症细胞丰富。
- DLBCL(尤其是PMBL):肿瘤细胞形态更一致,CD30可能局灶阳性,但CD15阴性,EBER阴性。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0弥漫强阳性,ALK可能阳性,T细胞标记阳性。
二、肿瘤性质
-
分类
- WHO分类:属于“B细胞淋巴瘤,无法分类(NOS)”,介于DLBCL和CHL之间,2016年WHO分类中保留该类型。
- 临床行为:通常具有侵袭性,但预后可能因分子特征(如MYC/BCL2状态)而异。
-
生物学行为
- 生长模式:混合侵袭性和惰性特征,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相关。
- 易感部位:常见于纵隔、淋巴结,偶见结外受累(如案例中的脊髓压迫)。
三、分化、分期与分级
-
分化程度
- B细胞分化:肿瘤细胞保留部分B细胞特征(CD20、PAX5阳性),但形态异型性显著。
-
分期
- Ann Arbor分期:需结合临床检查(CT/MRI/PET-CT)确定,但病理分期无特异性。
- 国际预后指数(IPI):可参考DLBCL的分期系统,但需结合分子特征调整风险分层。
四、进展风险评估
-
临床高危因素
- 年龄>60岁、高分期(III/IV期)、LDH升高、结外受累。
-
病理高危因素
- 高Ki-67指数(>90%)、MYC/BCL2共表达、EBER阳性、肿瘤坏死。
-
复发与转移风险
-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风险较低,但纵隔或结外病变可能增加局部复发风险。
五、临床管理建议(基于现有指南)
- 诊断:需多学科会诊(病理学、血液科),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FISH/NGS)。
- 治疗:通常参照DLBCL方案(如R-CHOP),但需考虑CHL特征(如纵隔放疗)。
总结
该类型淋巴瘤因形态和免疫表型的重叠性,诊断需排除DLBCL、CHL及其他B细胞淋巴瘤。其生物学行为介于两者之间,治疗需个体化,结合分子特征和临床分期制定方案。EBER状态、MYC/BCL2状态及Ki-67指数是关键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
- Swerdlow SH,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5th ed.). 2017.
- Prica A, et al. Rituximab Improves Survival in B-Cell Lymphoma, Unclassifiable.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5.
- Seo JY, et 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B-Cell Lymphoma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LBCL and Burkitt Lymphoma. BMC Cance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