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碳水化合物吸收或转运障碍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carbohydrate absorption or transport

更新时间:2025-06-18 19:07:27
编码5C61.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carbohydrate absorption or transport、未特指的碳水化合物吸收或转运障碍、碳水化合物吸收或转运障碍
缩写WTD-TBTHWS、未特指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
别名不明原因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不明确碳水化合物转运问题、未知类型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

未特指的碳水化合物吸收或转运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三联征
      • 进食后腹胀/腹痛(≥3次/周)
      • 水样腹泻或酸臭粪便(持续≥2周)
      • 粪便还原物质阳性(≥0.5%)或pH≤5.5
    • 排除性诊断
      • 已排除乳糖不耐受、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等特定酶缺陷病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氢呼气试验阳性:摄入特定碳水化合物后,呼气氢浓度升高≥20 ppm(提示未吸收碳水化合物的肠道发酵)
    • 营养代谢异常
      • 血清维生素B1/B2/B6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
      • 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 g/L)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中所有临床表现
      • 至少1项实验室支持条件(粪便还原物质阳性或氢呼气试验阳性)
      • 排除其他特指性吸收障碍疾病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筛查检测 │
    │ ① 粪便还原物质检测 │
    │ ② 粪便pH测定 │
    ├───────────────┤
    │ 功能评估检测 │
    │ ① 氢呼气试验 │
    │ ② D-木糖吸收试验 │
    ├───────────────┤
    │ 排除性检测 │
    │ ① 基因检测(排除已知酶缺陷)│
    │ ② 小肠黏膜活检(酶活性测定)│
    └───────────────┘

  2. 判断逻辑

    • 粪便还原物质检测
      • 0.5%提示未消化双糖/多糖残留,需结合膳食记录判断具体碳水化合物类型

    • 氢呼气试验
      • 基线氢值≥20 ppm提示肠道菌群异常发酵,摄入测试糖后升高≥20 ppm为阳性
      • 需注意假阴性(产甲烷菌优势菌群)和假阳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D-木糖吸收试验
      • 5小时尿木糖排泄<4.5 g提示广泛性吸收障碍,需与胰腺疾病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粪便检测

    • 还原物质≥1%:高度提示双糖(如乳糖、蔗糖)吸收障碍
    • pH≤5.0:强烈提示未吸收碳水化合物在结肠过度发酵
  2. 血液检测

    • 维生素B1<70 nmol/L:提示硫胺素吸收障碍,可能伴随周围神经病变
    • 维生素B6<20 nmol/L:与贫血、舌炎等黏膜损伤相关
  3. 影像学检查

    • 小肠钡剂造影显示"叠币征":提示非特异性肠黏膜皱襞增厚,需与乳糜泻鉴别
  4. 呼气试验动态监测

    • 氢气峰值提前(90分钟内):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合并吸收障碍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基于特征性症状组合(腹胀+腹泻+腹痛)与实验室证据(粪便还原物质/氢呼气试验阳性)
  • 检查策略遵循阶梯式流程:先筛查→功能评估→最终排除诊断
  • 实验室异常需动态监测,特别注意维生素B族缺乏与进行性营养不良的关联

参考文献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指南》
  • 《默沙东诊疗手册(第20版)》消化系统疾病章节
  • ESPEN《营养相关胃肠功能障碍管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