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扭转Volvulus of large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12:07:38
编码DB30.1

关键词

索引词Volvulus of large intestine、大肠扭转、肠扭转、结肠扭转、肠扭结或结肠扭结、肠绞窄或结肠绞窄、肠扭转或结肠扭转、肠袢、结肠袢、盲肠扭转、乙状结肠扭转
同义词bowel volvulus、colon volvulus、knotting of intestine, bowel, or colon、strangulation of intestine, bowel, or colon、torsion of intestine, bowel, or colon、twist of intestine, bowel, or colon、bowel loop、colon loop
别名肠扭转-大肠型、大肠回转异常

(DB30.1) 大肠扭转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急性腹痛
    • 发生率高(80%-95%):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阵发性加重,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乙状结肠)或右腹部(盲肠)。
    • 疼痛放射:可能牵涉腰背部,患者常取蜷曲侧卧位以缓解疼痛。
  2. 腹胀
    • 常见(70%-90%):显著腹胀,乙状结肠扭转以左下腹膨隆为主,盲肠扭转可见中上腹不对称隆起。
  3. 呕吐与便秘
    • 呕吐: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粪样物(发生率约50%-70%)。
    •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梗阻时常见(90%-100%)。

非典型症状

  1. 全身症状
    • 发热与休克:见于肠缺血或穿孔时(发生率约25%-35%),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出汗。
    • 代谢紊乱:脱水、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30%-5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腹部触诊
    • 压痛与反跳痛:局部压痛明显(乙状结肠扭转左下腹,盲肠扭转右下腹),合并腹膜炎时全腹压痛(发生率60%-80%)。
    • 可触及包块:扩张的肠袢形成弹性肿块(发生率40%-60%)。
  2. 肠鸣音变化
    • 早期亢进: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50%-70%)。
    • 晚期减弱或消失:提示肠坏死或穿孔(20%-30%)。
  3. 直肠指检
    • 直肠空虚:乙状结肠扭转时常见(发生率80%-90%)。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腹膜刺激征:肌紧张、板状腹(见于肠穿孔,发生率15%-25%)。
  2. 腹腔游离气体:叩诊肝浊音界消失(穿孔时发生率10%-20%)。

影像学特征

  1. 腹部X线平片
    • “咖啡豆”征:乙状结肠扭转的典型表现(诊断率60%-80%)。
    • 盲肠扩张:可见卵圆形胀大肠袢伴气液平面(盲肠扭转诊断率25%-40%)。
  2. CT扫描
    • “漩涡征”:肠系膜血管及肠袢螺旋状扭转(敏感性100%,特异性>90%)。
    • “鸟嘴征”:造影剂灌肠显示锥形狭窄(乙状结肠扭转特异性高)。
  3. 增强CT
    • 肠壁强化减弱:提示缺血(发生率40%-60%)。
    • 门静脉积气:肠坏死时可见(罕见,<5%)。

实验室特征

  1.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炎症或感染时常见(发生率60%-80%)。
  2. 代谢指标
    • 乳酸升高:肠缺血时显著(敏感性70%-90%)。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发生率50%-70%)。

参考文献

  • Clinics in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2021):乙状结肠扭转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肠扭转的病理机制与临床分型。
  • Swenson等(2017):CT诊断肠扭转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

:临床表现与体征因扭转部位(乙状结肠、盲肠)及病程阶段(单纯性梗阻 vs. 绞窄性坏死)而异。老年患者合并慢性便秘或神经心理疾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影像学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