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静脉曲张Varices of large intestine
编码DB34.3
关键词
索引词Varices of large intestine、大肠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结肠病
缩写CV
别名大肠血管瘤、大肠静脉瘤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肛门--泄殖腔源性区--肛管--升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盲肠--结肠肝曲--降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直肠--乙状结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大肠静脉曲张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大肠静脉曲张是指在大肠内壁发生的异常扩张的静脉,通常发生在门脉高压的情况下。这种疾病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中,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从而使得血液通过侧支循环流入大肠静脉系统,引起静脉异常扩张。当静脉曲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学特征
-
门脉高压机制:
- 门脉高压是最主要的原因,常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受阻,使血管内的压力升高,促使血液寻找其他路径回流心脏,其中之一就是经过食管、胃底以及大肠的静脉系统。这些原本细小且不承担大量血流量的静脉因此发生扩张和扭曲。
- 门脉高压还可以由其他因素引起,例如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先天性门体分流等。
-
肝脏疾病背景:
- 肝硬化是最常见的引发门脉高压的基础疾病之一。随着肝脏结构破坏和纤维化发展,正常的血管通路被阻塞或变形,增加了门静脉系统的阻力,最终形成高压状态。
- 其他可能导致门脉高压的肝脏状况包括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
-
其他可能的因素:
- 上腔静脉综合征:尽管较为少见,但上腔静脉受压或闭塞亦可间接影响门静脉血流模式,进而诱发或加重已存在的大肠静脉曲张。
- 某些情况下,肠道局部炎症也可能对静脉产生刺激作用,促进静脉曲张的发展,但这通常不是主要原因。
病理机制
-
静脉壁损伤与重构:
- 在长期高压力作用下,静脉壁逐渐变得薄弱并失去弹性,容易受到进一步损害。
- 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减弱,促发了血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速了静脉壁的退行性变化。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正常情况下,门静脉血液经肝脏过滤后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但在门脉高压状态下,部分血液绕过了肝脏直接流入体循环,增加了大肠静脉系统的负担。
- 这种持续性的高流量灌注会导致静脉过度膨胀,形成典型的静脉曲张表现。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最显著的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或者呕血(若累及食管静脉)。出血量可轻可重,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
- 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但这些并不特异,易与其他消化系统问题混淆。
- 体检时可能触及肿大的脾脏,提示存在门脉高压相关的脾功能亢进。
参考文献: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多个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并基于当前医学共识编写而成。对于更详细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相关研究进展,请参阅最新版教科书或权威期刊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