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胃或十二指肠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the stomach or the duodenum
编码DA7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the stomach or the duodenum、未特指的胃或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病变、胃十二指肠疾病
缩写WZWDH、未特指胃十二指肠疾病
别名胃十二指肠疾病待查、胃十二指肠疾病未定
未特指的胃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
- 胃镜下观察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非特异性炎症表现。
- 组织活检显示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无幽门螺杆菌、自身免疫抗体等特异性病因证据。
- 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症状持续≥3个月:反复上腹痛、饱胀感或消化不良。
- 排除特定病因:
- 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
- 无NSAIDs/酒精等明确损伤因素暴露史。
- 血清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阴性(排除自身免疫性胃炎)。
- 内镜特征:黏膜红斑、脆性增加或糜烂,但不符合Ménétrier病、嗜酸性胃炎等特殊类型标准。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症状阈值:
- 餐后饱胀频率≥3次/周(罗马Ⅳ标准)。
- 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0-10分)。
- 病理学支持:
- 慢性炎症(淋巴细胞浸润)伴轻度腺体萎缩,但无肠化生或异型增生。
- 功能学证据:
- 胃排空延迟(闪烁扫描法显示T1/2 > 110分钟)。
- 症状阈值: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未特指的胃炎评估] --> B1(一级筛查:病史+体格检查)
A --> B2(二级确诊:内镜+活检)
A --> B3(三级鉴别:病因排除检查)
B1 --> C1[症状问卷]
B1 --> C2[上腹部压痛评估]
B2 --> C3[白光内镜]
B2 --> C4[组织病理学]
B3 --> C5[幽门螺杆菌检测]
B3 --> C6[自身免疫抗体]
B3 --> C7[胃功能检测]
判断逻辑
- 内镜检查:
- 白光内镜:黏膜充血/糜烂范围>50%胃体支持诊断,但需排除溃疡或肿瘤。
- NBI/放大内镜:若见不规则微血管或腺管结构,提示需进一步活检排除早癌。
- 病因排除检查:
- 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则归类为DA42.1(幽门螺杆菌胃炎),阴性支持未特指诊断。
- 血清抗壁细胞抗体:阳性指向DA42.0(自身免疫性胃炎)。
- 胃功能检测:
- 胃排空闪烁扫描:延迟排空支持功能性病因,正常则提示黏膜炎症为主。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常规 | Hb≥120g/L (女) | Hb↓:慢性失血(糜烂性胃炎),需内镜评估出血风险。 |
Hb≥130g/L (男) | WBC↑:急性炎症活动,但需排除感染性病因。 | |
便潜血 | 阴性 | 阳性:提示黏膜糜烂/溃疡,需紧急内镜检查。 |
血清胃蛋白酶原 | PGI>70μg/L | PGI/PGII比值<3:胃黏膜萎缩信号,需警惕慢性化进展。 |
CRP | <5 mg/L | >10 mg/L:提示黏膜炎症活跃,指导抗炎治疗强度。 |
胃泌素-17 | 1-7 pmol/L | ↑:胃窦萎缩可能(需结合内镜);↓:胃体炎症为主。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内镜与活检排除特异性病因,结合慢性症状(≥3个月)。
- 检查优先级:
- 内镜+活检(金标准)→ 2. 幽门螺杆菌/自身免疫抗体(病因排除)→ 3. 胃功能评估(指导治疗)。
- 实验室预警:便潜血阳性或Hb下降需优先内镜干预;PGI/PGII比值异常提示黏膜萎缩风险。
参考文献:
- ICD-11编码标准(DA42.Z)
- 《中华消化杂志》胃炎诊断共识(2023)
- 罗马基金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