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非感染性结肠炎或直肠炎,未特指的Unspecified Certain noninfectious colitis or procti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28:41
编码DB33.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noninfectious colitis or proctitis、某些非感染性结肠炎或直肠炎,未特指的、某些非感染性结肠炎或直肠炎、colorectal inflammation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proctitis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结直肠炎症NOS、直肠炎NOS
缩写非感染性结肠炎、非感染性直肠炎、非特指结肠炎、非特指直肠炎、Nonspecific-colitis、Nonspecific-proctitis
别名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直肠炎、不明原因结肠炎、不明原因直肠炎、不明原因的大肠炎症、不明原因大肠炎症、Nonspecific-inflammatory-bowel-disease、Nonspecific-IBD

某些非感染性结肠炎或直肠炎,未特指的(DB3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1.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结肠或直肠黏膜活检显示特征性炎症改变(如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且排除感染性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炎症性肠病(IBD)特征(如隐窝脓肿、肉芽肿)。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1. 内镜特征
    • 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直肠黏膜存在炎症表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
  2. 排除诊断
    • 粪便培养、寄生虫检测、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感染性病因。
    • 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内镜或组织学特征。
  3. 临床表现
    • ≥2项核心症状持续≥4周:
      • 下腹部疼痛(70%-90%)
      •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70%-90%)
      • 里急后重感(50%-70%)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1. 诱发因素
    • 近期化疗/放疗史(盆腔区域)
    • 长期使用高风险药物(NSAIDs、抗生素、免疫抑制剂)
    • 食物过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贝赫切特综合征)
  2. 实验室支持
    • 粪便钙卫蛋白 > 50 μg/g(提示肠道炎症)
    • 血清CRP > 10 mg/L 或 ESR > 20 mm/hr
  3. 影像学支持
    • CT/MRI显示局限性肠壁增厚(>3mm)伴周围脂肪浸润

诊断阈值

  • 确诊:满足金标准 + 所有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内镜检查] B --> B1[粪便检测] B --> B2[血液检测] C --> C1[腹部超声] C --> C2[CT/MRI] D --> D1[结肠镜] D1 --> D2[黏膜活检]

判断逻辑

  1. 粪便检测
    • 钙卫蛋白:>50 μg/g提示炎症活动(敏感度85%),需结合内镜
    • 隐血试验:阳性支持黏膜损伤,但需排除痔疮等
  2. 血液检测
    • CRP/ESR:升高提示系统性炎症,但非特异性
    • 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提示急性炎症
  3. 影像学
    • 超声:筛查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阴性不排除诊断
    • CT/MRI:肠壁增厚>3mm+脂肪浸润支持诊断,可评估并发症(脓肿/狭窄)
  4. 内镜与活检
    • 结肠镜:直视黏膜病变(充血/溃疡),指导活检部位
    • 活检病理
      • 中性粒细胞浸润 → 急性炎症
      •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 → 慢性炎症
      • 关键排除:无肉芽肿(排除克罗恩病)、无隐窝变形(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粪便钙卫蛋白 <50 μg/g >50 μg/g:提示肠道炎症活动 需结肠镜进一步评估
血清CRP <5 mg/L >10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或感染 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
血沉(ESR) <20 mm/hr (男) >20 mm/hr:非特异性炎症标志 监测动态变化评估病情
<30 mm/hr (女)
血常规 WBC 4-10×10⁹/L WBC↑+中性粒细胞↑:急性炎症/感染 排除感染性病因
粪便培养 阴性 阳性:指向感染性结肠炎 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艰难梭菌毒素 阴性 阳性:伪膜性结肠炎可能 停用抗生素+甲硝唑治疗
自身抗体 阴性 阳性(如p-ANCA/ASCA):提示IBD可能 重新评估IBD诊断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路径
    • 症状评估(腹痛/排便改变)→ 排除感染(粪便检测)→ 内镜+活检(金标准)
  2. 关键鉴别
    • 必须排除:感染性结肠炎、IBD、缺血性肠病、药物性肠炎(如NSAIDs)
  3. 支持性证据
    • 诱发因素(药物/放疗史) + 实验室炎症标志 + 影像学特征
  4. 注意事项
    • 未特指类型需动态监测,部分病例可能进展为特定亚型(如显微镜下结肠炎)

参考文献

  • WHO ICD-11 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2023)
  • AGA《非感染性结肠炎诊断与管理共识》(2024)
  • ACG《结直肠炎症性疾病诊疗指南》(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