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小肠动力障碍Unspecified Motility disorders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3.Z
关键词
索引词Motility disorders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小肠动力障碍、小肠动力障碍
缩写WTSXDLZL、WTSXDLZ、WTSXDL
别名不明原因小肠运动障碍、小肠功能紊乱-非特定型、不明确小肠动力异常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回肠--空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未特指的小肠动力障碍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小肠动力障碍是指小肠运动功能异常,但具体类型未能明确诊断的情况。这包括一系列由于小肠平滑肌或神经控制机制异常导致的疾病状态,表现为收缩力量减弱、频率降低或不协调,从而影响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正常推进。此类障碍可能引起腹胀、疼痛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症状。
病因学特征
-
神经肌肉因素:
- 神经系统异常: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干损伤)、自主神经系统问题或者肠道局部神经丛的功能紊乱均可干扰正常的肠道蠕动模式。
- 平滑肌病变:先天性缺陷或继发于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所造成的平滑肌细胞功能下降,减少了其对电生理信号的有效响应。
-
代谢与内分泌因素:
- 电解质不平衡(特别是低钾血症)可以显著影响平滑肌的功能。
-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失调状况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作。
- 遗传因素在某些情况下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慢性假性肠梗阻(CIP),该病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携带特定遗传标记者。
-
药物及其他外部因素:
- 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可能会抑制肠道平滑肌活动,例如抗胆碱能药和镇静剂。
- 腹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也可能观察到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动力改变。
-
免疫介导机制:
- 自身免疫反应有时会攻击控制胃肠道运动的关键组织,间接导致动力障碍。
- 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胃肠炎后遗留下来的长期效应,可能导致持续性的肠道功能障碍。
病理机制
-
传输延迟:
- 在健康状态下,食物残渣以稳定的速度从小肠近端向远端推进。当出现动力障碍时,这一过程变得缓慢甚至停滞,造成内容物滞留时间延长,促进细菌过度生长和气体积累。
-
吸收不良:
- 小肠是主要的营养物质吸收部位之一。动力障碍不仅减少了有效接触面积,还改变了消化道内部环境条件,比如pH值变化,进而妨碍了部分营养素的充分吸收利用。
-
机械压力增加:
- 持续性的扩张会对肠壁产生额外的压力,有可能引发局部缺血现象,甚至造成组织坏死,并进一步加剧原有的动力问题。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
- 明显的餐后腹胀感。
- 间歇性腹痛,常见于脐周区域。
- 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体重减轻及营养不良。
-
体征:
- 腹部膨胀,听诊时可发现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 在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脱水迹象以及其他全身状况恶化指标。
参考文献:《小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肠动力功能障碍概述》、《慢性假性肠梗阻及其遗传背景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