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Unspecified Intestinal malabsorption or 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
编码DA96.Z
关键词
索引词Intestinal malabsorption or 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
缩写未特指肠吸收不良、蛋白丢失性肠病、PLI
别名不明原因的肠吸收不良、不明原因蛋白丢失性肠病、非特异性肠吸收障碍、非特异性蛋白丢失性肠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Unspecified malabsorption or 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 编码DA96.Z)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类,用于描述患者存在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或蛋白质通过胃肠道异常丢失的临床状态,且通过现有检查手段未能明确具体病因的情况。该诊断适用于无法归类为特定疾病(如乳糜泻、克罗恩病等)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疾病。
病因学特征
-
可能涉及的原因:
- 解剖结构异常:小肠黏膜损伤或绒毛结构异常可能减少有效吸收面积。
- 酶功能缺陷:消化酶活性不足可能导致特定营养成分无法被分解吸收。
- 免疫介导性损伤:胃肠道组织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破坏黏膜屏障功能。
- 感染性因素:急性或慢性肠道感染可能引起暂时性或持续性消化功能障碍。
- 药物相关性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干扰肠道内环境或黏膜修复过程。
- 先天性/遗传性因素:与肠道吸收或淋巴回流相关的遗传性结构或功能异常。
- 全身性疾病关联:如循环障碍或代谢性疾病可能继发肠道功能异常。
-
具体机制:
- 蛋白丢失性肠病的核心机制包括肠黏膜屏障破坏或淋巴回流障碍,导致血浆蛋白异常渗入肠腔。
- 吸收不良的病理基础可能涉及消化酶缺乏、营养物质转运系统异常或肠道菌群失衡。
病理机制
-
营养素吸收障碍:
- 小肠黏膜损伤可导致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矿物质(铁、钙等)吸收减少。
- 营养物质跨膜转运载体功能障碍可能影响糖类、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的摄取。
-
蛋白质流失途径:
- 生理情况下肠道存在微量蛋白质排泄,病理状态下蛋白丢失量超过肝脏代偿能力,导致低蛋白血症。
- 淋巴系统异常可能同时引发肠道水肿和体腔积液,进一步加剧蛋白质代谢紊乱。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现有医学文献整理而成,针对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提供了概览性质的信息。对于具体个案的确诊和处理,请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得个性化指导。
参考文献:《Gastroenterology》杂志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