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Unspecified Intestinal malabsorption or 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
编码DA96.Z
关键词
索引词Intestinal malabsorption or 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
缩写未特指肠吸收不良、蛋白丢失性肠病、PLI
别名不明原因的肠吸收不良、不明原因蛋白丢失性肠病、非特异性肠吸收障碍、非特异性蛋白丢失性肠病
未特指的肠吸收不良或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营养吸收障碍证据:
- 粪便脂肪定量阳性(72小时粪便脂肪排泄量 >7g/24h)
- 血清白蛋白持续降低(<35g/L)且排除肝肾功能异常
- 蛋白丢失客观证据:
- 粪便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 >24mL/24h
- 核素标记白蛋白扫描示踪剂肠道异常聚集
- 营养吸收障碍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顽固性腹泻(≥4周)伴脂肪泻特征(粪便漂浮、恶臭)
- 非心源性水肿(下肢凹陷性水肿或全身性水肿)
- 体重下降 >10%基础体重(3个月内)
- 营养缺乏征象:
-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20ng/mL,PT延长提示维生素K缺乏)
- 铁代谢异常(血清铁<6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6%)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至少1项"营养吸收障碍证据"
- 至少1项"蛋白丢失客观证据"
- 若无法获取直接证据,需满足:
- 所有典型临床表现
- 血清白蛋白<30g/L + 粪便α1-抗胰蛋白酶>54mg/dL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血液检查] A --> C[粪便检查] B --> D[血清白蛋白/总蛋白] B --> E[电解质+维生素谱] C --> F[粪便脂肪定量] C --> G[α1-抗胰蛋白酶]
H[病因排查] --> I[影像学]
H --> J[内镜活检]
I --> K[腹部超声/CT]
I --> L[小肠造影]
J --> M[胃十二指肠镜]
J --> N[胶囊内镜]
O[特殊检查] --> P[核素扫描]
O --> Q[淋巴管造影]
判断逻辑:
- 粪便脂肪定量:
-
7g/24h提示脂肪吸收不良,>14g/24h需警惕胰源性因素
- 需结合苏丹III染色初筛(阳性率>90%)
-
- α1-抗胰蛋白酶检测:
-
54mg/dL支持蛋白丢失性肠病,清除率计算增强特异性
- 假阴性见于胃酸分泌过多或消化道出血
-
- 影像学检查:
- CT小肠造影:肠壁增厚>3mm或"靶征"提示炎症/浸润
- 淋巴管造影:乳糜池异常扩张确诊原发性淋巴管扩张
- 内镜活检:
- 十二指肠/空肠活检正常可排除乳糜泻
- 绒毛结构完整但乳糜管扩张提示继发性蛋白丢失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清白蛋白(<35g/L):
- 核心诊断指标,需排除肝合成障碍
- 补充建议:静脉输注白蛋白仅对症,需病因治疗
-
粪便α1-抗胰蛋白酶(>54mg/dL):
- 特异性反映肠道蛋白丢失量
- 持续升高需排查淋巴管阻塞(如缩窄性心包炎)
-
维生素缺乏组合: 指标 异常值 临床意义 25-OH维生素D <20ng/mL 骨软化/骨痛风险 PT延长 >15秒 出血倾向预警 维生素B12 <200pg/mL 需排除回肠病变 -
微量元素异常:
- 低钙(<8.5mg/dL):提示维生素D缺乏或钙吸收障碍
- 低镁(<1.8mg/dL):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风险
-
血常规指标:
-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11g/dL+MCV<80fL):铁吸收障碍标志
- 淋巴细胞减少(<1.0×10⁹/L):免疫球蛋白丢失后果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需同步确认吸收障碍(粪便脂肪)与蛋白丢失(α1-AT/核素扫描)
- 检查策略:
- 初筛首选血清白蛋白+粪便α1-AT
- 病因不明时需胶囊内镜+淋巴管造影
- 实验室解读:
- 白蛋白<30g/L为重症阈值
- 维生素缺乏组合提示慢性化进程
参考文献:
- AGA《蛋白丢失性肠病诊断指南》(Gastroenterology 2023)
- WGO《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
- 《中华消化杂志》肠吸收不良诊疗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