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炎性肠病Unspecifi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编码DD7Z
关键词
索引词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未特指的炎性肠病、IBD[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
缩写IBD、未特指-IBD
别名未特指的炎症性肠病、未分类的炎症性肠病、未确定类型的炎症性肠病、未定型肠道炎症、未特指肠炎、Inflammatory-Bowel-Disease-Unspecified
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详细资料,为您系统整理"未特指的炎性肠病(IBD-U)"的专业医学指导,严格遵循诊断标准框架:
未特指的炎性肠病(IBD-U)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结肠镜/小肠镜活检显示慢性炎症改变(隐窝结构异常、炎性细胞浸润),但不符合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病理特征
- 排除性诊断:通过系统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细菌/寄生虫)、缺血性肠病、药物性肠炎等已知病因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持续≥3个月的慢性肠道炎症症状(腹泻/腹痛/血便)
- 内镜证实活动性黏膜炎症(充血/糜烂/溃疡)
- 影像学显示肠道节段性病变(CTE/MRE证实)
- 排除克罗恩病特征(无透壁炎症/瘘管/肉芽肿)和溃疡性结肠炎特征(无连续性病变/直肠受累)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 炎症标志物:
- CRP ≥5 mg/L 或 ESR ≥20 mm/h
- 粪便钙卫蛋白 >250 μg/g
- 血清学标志物:
- pANCA/ASCA阴性或低滴度(区别于典型IBD)
- 遗传风险:
- 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检测(增强易感性证据)
- 炎症标志物: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实验室筛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内镜检查] B --> B1(血常规+炎症标志物) B --> B2(粪便钙卫蛋白+病原体检测) C --> C1(腹部超声) C --> C2(CT/MRI小肠造影) D --> D1(回结肠镜+活检) D --> D2(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 D1 --> E[病理分析]
判断逻辑:
- 粪便钙卫蛋白:
-
250 μg/g提示活动性炎症,需进一步内镜评估
- <50 μg/g可暂缓侵入性检查
-
- 小肠造影(CTE/MRE):
- 节段性肠壁增厚(>3mm)伴强化→支持IBD-U
- 弥漫性病变需警惕淋巴瘤
- 内镜活检病理:
- 局灶性隐窝脓肿但无连续性糜烂→指向IBD-U
- 非干酪样肉芽肿→需重新评估克罗恩病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粪便钙卫蛋白 | <50 μg/g | >250 μg/g:提示活动性肠道炎症,阴性预测值>90%排除IBD |
CRP | <5 mg/L | >10 mg/L:反映全身炎症负荷,指导免疫抑制剂使用 |
血红蛋白 | ♂130-175 g/L ♀120-155 g/L |
<110 g/L:提示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需铁剂补充 |
白蛋白 | 35-55 g/L | <30 g/L:肠道蛋白丢失标志,需营养支持治疗 |
pANCA/ASCA | 阴性 | 阳性率<20%,阴性结果支持IBD-U诊断 |
维生素B12 | 200-900 pg/mL | <150 pg/mL:提示回肠吸收障碍 |
四、诊断路径总结
- 初始筛查:症状+粪便钙卫蛋白+基础血液检测
- 病因排除:粪便病原体检测+血清学自身免疫筛查
- 结构评估:回结肠镜(全结肠+末端回肠活检)必做,小肠造影辅助
- 确诊关键:
- 内镜与病理显示"不符合典型IBD分类"的慢性炎症
- 排除所有已知病因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参考文献:
- ECCO共识指南:IBD未分类的诊断管理(J Crohns Colitis 2020)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WGO 2023)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未分类IBD诊疗专家意见(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