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感染性食管溃疡Unspecified Infectious oesophageal ulcer

更新时间:2025-06-18 22:58:10
编码DA25.1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oesophageal ulcer、未特指的感染性食管溃疡、感染性食管溃疡
缩写未特指感染性食管溃疡、感染性食管溃疡-NOS、Infectious-Esophageal-Ulcer-NOS
别名感染性食道溃疡-未特指、不明感染源食管溃疡、感染性食管病灶-未特指

未特指的感染性食管溃疡 (DA25.1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食管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食管黏膜溃疡,并满足以下任意一项:

  1. 特殊染色(PAS、GMS、免疫荧光)检出病原体
  2. PCR检测出特异性病原体核酸(细菌16S rRNA/真菌18S rRNA/病毒DNA)
  3. 组织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必须条件

  1. 内镜可视化溃疡
    • 食管中下段≥1处黏膜缺损(直径>5mm)伴基底苔膜
  2.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急性炎症浸润(中性粒细胞>10/HPF)
    • 黏膜上皮坏死脱落

支持条件

  1. 临床表现
    • 吞咽痛(VAS评分≥4分)
    • 胸骨后烧灼感(持续>2周)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5%基础体重/月)
  2. 高危因素
    • CD4+ T细胞<200/μL(HIV患者)
    • 长期PPI使用(>3个月)
    • 实体器官移植史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内镜检查} B --> C[白光内镜] B --> D[NBI/染色内镜] A --> E[病原学检测] E --> F[组织培养] E --> G[特殊染色] E --> H[PCR检测] A --> I[血清学] I --> J[CMV pp65抗原] I --> K[真菌β-D-葡聚糖] A --> M[影像学] M --> N[CT增强扫描] M --> O[钡餐造影]

判断逻辑

  1. 白光内镜
    • 发现不规则溃疡伴周围充血水肿 → 提示活动性感染
    • 假膜覆盖溃疡 → 优先考虑念珠菌感染
  2. NBI内镜
    • 树枝状血管消失 → 提示CMV感染
    • 点状白斑 → 提示HSV感染
  3. 组织培养
    • 需氧+厌氧+真菌同步培养 → 提高检出率
    • 阳性结果明确病原体种类
  4. PCR检测
    • CMV UL54基因阳性 → 启动更昔洛韦治疗
    • HSV DNA阳性 → 阿昔洛韦治疗指征
  5. CT增强扫描
    • 食管壁分层强化 → 鉴别恶性溃疡
    • 纵隔淋巴结肿大 → 提示播散性感染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常规 WBC 4-10×10⁹/L >12×10⁹/L伴核左移 → 细菌感染;<2.5×10⁹/L → 真菌/病毒感染风险增加
CD4+ T细胞 500-1600/μL <200/μL → 需排查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
β-D-葡聚糖 <60 pg/mL >80 pg/mL → 侵袭性真菌感染(敏感度92%)
CMV pp65抗原 阴性 每10⁵ WBC中>5个阳性细胞 → 活动性CMV感染
CRP <5 mg/L >50 mg/L → 提示严重黏膜破坏或并发穿孔
便潜血 阴性 持续阳性 → 需内镜评估溃疡深度及出血风险

关键处理建议

  1. β-D-葡聚糖阳性 → 立即启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治疗
  2. CMV pp65抗原阳性 → 行内镜活检确认组织侵袭
  3. WBC>15×10⁹/L伴高热 → 排查食管穿孔(需紧急CT)

四、诊断路径总结

mermaid graph LR A[吞咽痛+高危因素] --> B(急诊内镜) B --> C{溃疡特征} C --假膜性--> D[抗真菌治疗] C --深凿样--> E[抗病毒治疗] C --充血糜烂--> F[抗菌治疗] B --> G[同步活检] G --病原阳性--> H[靶向治疗] G --病原阴性--> I[重复内镜+扩大检测]

参考文献

  1. IDSA《免疫缺陷宿主消化道感染管理指南》(Clin Infect Dis 2023)
  2. ESGE《食管溃疡内镜诊断标准》(Endoscopy 2024)
  3. WHO《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指南》2025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