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感染性肝病Unspecified Infectious liver disease
编码DB90.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liver disease、未特指的感染性肝病、感染性肝病、肝炎感染、肝脏感染、急性肝脏感染、急性特发性肝炎 [possible translation]、急性特发性肝炎
缩写DB90Z、未特指感染性肝病
别名不明原因的感染性肝病、不特定的感染性肝病
未特指的感染性肝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肝活检显示典型感染性肝病特征:肝细胞气球样变、点状坏死、门脉区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如浆细胞浸润)。
- 病原体特殊染色(如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或免疫组化未检出特异性病原体。
-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持续性肝功能异常:
- ALT/AST > 2倍正常上限(持续≥6个月),且排除酒精性/药物性肝损伤。
- 典型临床表现:
- 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痛三联征中至少两项。
- 伴发热或黄疸(血清总胆红素 > 34.2 μmol/L)。
- 排除其他肝病:
- 血清学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EBV、CMV感染。
- 自身免疫抗体(ANA/ASMA)阴性(滴度<1:40)。
- 持续性肝功能异常: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CRP > 10 mg/L 或 ESR > 20 mm/h。
- 影像学提示炎症:
- 超声/CT显示肝脏弥漫性肿大(肝右叶斜径 > 14 cm)或回声/密度不均。
- 流行病学线索:
- 近期疫区旅行史、生食海鲜或接触动物(猪/啮齿类)。
- 炎症标志物升高: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筛查 → 二级鉴别 → 三级确诊
│ │
├─ 血液检查 ├─ 病原学扩展检测
│ (肝功能、血常规) │ (血培养、病毒PCR)
│ │
├─ 影像学 ├─ 免疫学检查
│ (超声/CT) │ (免疫球蛋白、补体)
│ │
└─ 基础病原筛查 └─ 肝活检
(肝炎病毒血清学) (组织病理+特殊染色)
- 判断逻辑:
- 一级筛查:
- ALT/AST升高:>100 U/L提示活动性肝损伤,>500 U/L需警惕急性坏死。
- 超声回声不均:弥漫性病变支持炎症,局灶性病变需排查脓肿。
- 二级鉴别:
- 血培养阳性:提示细菌性感染,但阴性不排除其他病原体。
- IgG4阴性:排除IgG4相关肝病(阈值:血清IgG4 < 1.35 g/L)。
- 三级确诊:
- 肝活检炎性浸润:淋巴细胞为主提示病毒性,中性粒细胞为主提示细菌性。
- 病原特殊染色阴性:符合"未特指"定义,需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病因。
- 一级筛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肝功能指标:
- ALT/AST > 200 U/L:
- 意义:肝细胞坏死标志,>500 U/L提示急性肝损伤。
- 处理:立即排查毒性/缺血性肝病。
- 白蛋白 < 35 g/L:
- 意义:合成功能下降,持续低下提示慢性化风险。
- 处理: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
- ALT/AST > 200 U/L:
-
炎症标志物:
- CRP > 50 mg/L:
- 意义:强烈提示细菌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
- 处理:经验性抗菌治疗+感染源排查。
- ESR > 40 mm/h:
- 意义:非特异性炎症活动,需结合其他指标。
- CRP > 50 mg/L:
-
凝血功能:
- INR > 1.5:
- 意义:肝合成功能障碍,提示病情危重。
- 处理:静脉维生素K1 + 监测出血风险。
- INR > 1.5:
-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 > 75%:
- 意义:细菌感染可能性高,需联合CRP评估。
- 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
- 意义:病毒性感染或免疫抑制状态。
- 中性粒细胞 > 75%: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肝活检病理+排除已知病原体,需满足"必须条件"全部要素。
- 辅助检查:分层推进,从无创筛查(血液/影像)到有创确诊(肝活检)。
- 实验室解读:
- ALT/AST与CRP联合:鉴别病毒性/细菌性主导的炎症。
- 白蛋白与INR: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不明原因肝炎诊疗专家共识》(2021)
-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第10版)
- UpToDate临床指南《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abnormal liver biochemical and function tests》
- AASLD《肝脏活检临床应用指南》(2014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