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疝Unspecified Hernias
编码DD5Z
关键词
索引词Hernias、未特指的疝、疝,其他方面未特指、疝NOS、先天性疝气(膈疝或裂孔疝除外)NOS、获得性疝、腹疝NOS [possible translation]、复发性疝 [possible translation]、复发性疝、腹疝NOS
缩写未特指疝、不明类型疝
别名未知疝、不明确疝
未特指的疝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可触及的异常肿块:在腹壁薄弱区(如腹股沟、脐部、手术切口处)触及突出肿块,站立或腹压增高时明显,平卧时可部分或完全回纳。
- 影像学证实:超声/CT/MRI显示腹腔内容物(肠管、大网膜等)通过腹壁缺损突出形成疝囊。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
- 局部钝痛/胀痛(腹压增加时加重)
- 可复性肿块(70%-80%病例)
- 咳嗽冲击感(手指置于疝环处咳嗽时感知内容物冲击)
- 高风险因素:
- 慢性咳嗽、便秘、肥胖、妊娠等腹压增高状态
- 腹部手术史(切口愈合不良)
- 典型症状: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临床诊断。
- 若影像学证据不足,需同时满足:
- 可触及肿块 + 典型症状(疼痛/咳嗽冲击感)
- 排除其他急腹症(如阑尾炎、睾丸扭转)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B --> B1[超声-首选] B --> B2[CT扫描] B --> B3[MRI] B1 --> D1[实时观察疝内容物活动性] B2 --> D2[明确疝囊位置/大小/内容物性质] B3 --> D3[软组织对比评估脂肪疝] C --> C1[血常规] C --> C2[炎症标志物 CRP/ESR] C --> C3[电解质]
判断逻辑:
-
超声:
- 阳性:疝囊内见肠管蠕动或大网膜脂肪回声 → 确诊疝
- 阴性但症状典型 → 升级至CT检查
-
CT扫描:
- 疝囊内含气体/液体肠管 → 提示肠管疝入(嵌顿风险高)
- 疝囊内均匀脂肪密度 → 大网膜疝(紧急度较低)
-
实验室检查:
- 仅当怀疑嵌顿/绞窄时启动:
- 白细胞↑ + CRP↑ → 提示缺血/感染
- 血钾↓/肌酐↑ → 继发于肠梗阻
- 仅当怀疑嵌顿/绞窄时启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单纯性疝:
- 所有实验室指标正常(无需常规检测)
-
嵌顿/绞窄性疝:
- 白细胞 >12×10⁹/L:
- 意义:提示肠管缺血或继发感染
- 处理:紧急手术探查
- CRP >50 mg/L:
- 意义:反映组织坏死程度
- 处理:联合白细胞升高需6小时内手术
- 血乳酸 >2 mmol/L:
- 意义:肠管绞窄导致乳酸堆积
- 处理:扩容后仍升高提示不可逆坏死
- 低钾血症(<3.5 mmol/L):
- 意义:继发于呕吐/肠液丢失
- 处理:术前纠正至>3.2 mmol/L
- 白细胞 >12×10⁹/L: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可触及肿块+影像学证据",超声为首选筛查工具。
- 急症识别:白细胞+CRP+乳酸联合升高是绞窄性疝的警示三联征。
- 避免误诊:腹股沟区疼痛但超声阴性时,需MRI排除脂肪疝/闭孔疝。
参考文献:
- 《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11th ed):腹壁疝诊断标准
- 国际疝学会(IHS)指南:复杂疝影像学评估原则
- WHO ICD-11:未特指疝的分类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