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炎伴未特指的并发症Unspecified Diverticulitis of unspecified part of intestine with complication
编码DD00.0Z
关键词
索引词Diverticulitis of unspecified part of intestine with complication、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炎伴未特指的并发症、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炎伴并发症
别名肠憩室炎伴未特指并发症、未特指部位肠憩室炎伴并发症、未特指肠憩室炎伴并发症、肠憩室炎未特指并发症、不明部位肠憩室炎伴并发症
肠未特指部位憩室炎伴未特指的并发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腹部增强CT显示憩室壁增厚(>4mm)、周围脂肪间隙浸润("绞索征"或"蜂窝织炎改变")伴并发症征象(如脓肿、瘘管、穿孔)。
- 病理活检(手术标本)证实憩室黏膜层及肌层炎症细胞浸润,伴脓肿或纤维化等并发症。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左下腹或未特指部位持续性疼痛(VAS评分≥6分)伴发热(体温≥38.3℃)。
- 至少一项并发症相关表现:腹部包块(脓肿)、肛门排气/排便减少(梗阻)、气腹征(穿孔)。
- 炎症标志物异常:
- CRP≥50 mg/L且白细胞计数≥12×10^9/L。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影像学确诊(CT Hinchey分期≥Ib期)。
- 手术病理确诊。
- 临床诊断(无影像学/病理证据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腹痛特征(持续>48小时,定位明确)。
- CRP≥100 mg/L。
- 排除其他急腹症(阑尾炎、缺血性肠病等)。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首选:腹部增强CT │
└──────────────┘
│
├─> 并发症评估:
│ ├─脓肿(液气平面+环形强化)
│ ├─穿孔(游离气体+腹膜刺激征)
│ └─瘘管(异常肠管间通道)
│
└─> 替代方案:
├─超声(脓肿检出率60%-70%)
└─MRI(孕妇/造影剂过敏者适用) -
判断逻辑:
- CT扫描:
- 确诊依据:憩室周围脂肪绞索征(特异性95%)+并发症(如脓肿直径≥3cm)。
- 分期指导:Hinchey分期决定治疗策略(Ia期:保守;II期:穿刺引流)。
- 超声检查:
- 适用于儿童或孕妇,但肠道气体干扰可能导致假阴性(敏感性约50%)。
- 结肠镜禁忌:急性期禁止,因穿孔风险增加5倍。
- CT扫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100 mg/L:提示复杂性憩室炎(敏感性82%,特异性75%),需警惕脓肿形成。
- 白细胞>15×10^9/L:可能提示穿孔或脓毒症(需结合降钙素原>2 ng/mL判断)。
-
血清标志物:
- 白蛋白<30 g/L:预示营养不良状态,增加保守治疗失败风险。
- 乳酸>2 mmol/L:提示肠缺血或全身灌注不足,需紧急手术评估。
-
粪便检查:
- 钙卫蛋白>200 μg/g:鉴别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增强CT是确诊和并发症评估的金标准,Hinchey分期指导治疗决策。
- 实验室预警:CRP>100 mg/L或乳酸升高需警惕重症化倾向。
- 特殊人群:免疫抑制患者即使CRP轻度升高(>20 mg/L)也应考虑早期CT检查。
参考文献: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憩室炎管理指南(2023)》
- 《欧洲放射学会(ESR)急腹症影像学评估共识》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憩室炎诊治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