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牙或支持结构疾患Unspecified 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teeth or supporting structures
编码DA0A.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pecified disorders of teeth or supporting structures、未特指的牙或支持结构疾患、某些特指的牙或支持结构疾患、牙齿支持结构疾病NOS
缩写UDDS、未特指牙疾患、未特指支持结构疾患
别名不明原因的牙齿问题、不明原因的牙周问题、不明原因的牙体问题、不明原因的牙髓问题、不明原因的牙槽骨问题、不明原因的牙龈问题
未特指的牙或支持结构疾患(DA0A.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全面检查排除龋病(K02)、牙周炎(DA0C)、牙髓病(DA0B)等特指疾病。
- 影像学证据:X线显示牙槽骨吸收(水平或垂直型)且硬骨板消失,但无法归类于特定牙周病分期。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持续性功能障碍:至少存在以下两项超过3个月:
- 咀嚼效率下降(咬合力测试降低≥30%)
- 牙齿Ⅰ-Ⅱ度松动(Miller松动度分级)
- 探诊出血(BOP阳性率≥50%)
- 非特异性炎症证据:
- 龈沟液量增加(>0.5μL/位点)
- 血清CRP 3-10mg/L(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
- 持续性功能障碍:至少存在以下两项超过3个月: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2项"支持条件"
- 对于疑难病例需动态观察3-6个月,确认症状持续存在且无法归因于其他疾病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1(口腔全景片) A --> B2(牙周探诊) B1 --> C1[骨吸收程度评估] B2 --> C2[探诊深度/出血指数] A --> B3(微生物检测) B3 --> C3[龈下菌斑PCR] A --> B4(血液检查) B4 --> C4[CRP/ESR检测] -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骨吸收>2mm但<5mm时,需结合临床松动度判断
- 硬骨板连续中断提示支持结构破坏,但需排除外伤史
- 牙周探诊:
- 探诊深度3-5mm伴BOP阳性,提示活动性病变
- 多象限非对称性附着丧失需警惕系统性疾病
- 微生物检测:
- 牙龈卟啉单胞菌(P.g)阳性但未达牙周炎诊断阈值(<10^4 CFU)
- 伴放线聚集杆菌(A.a)阴性可排除侵袭性牙周炎
- 血液检查:
- CRP 5-10mg/L提示亚临床炎症状态
- ESR升高需排除风湿性疾病
- 影像学检查:
三、实验室参考值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龈沟液量 | <0.5μL/位点 | >1.0μL提示局部炎症活跃,需评估菌斑控制效果 |
探诊出血指数(BOP) | <20%位点阳性 | ≥50%阳性提示广泛性炎症,需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
血清CRP | <3mg/L | 3-10mg/L提示慢性低度炎症,>10mg/L需排查全身性疾病 |
牙周致病菌PCR | P.g<10^3 copies/μL | 10^3-10^4 copies/μL提示生态失衡,>10^4需考虑牙周炎诊断 |
咬合力测试 | 第一磨牙≥150N | <100N提示功能性障碍,需评估咬合调整必要性 |
松动度检测 | Miller 0度 | Ⅰ度松动伴骨吸收>2mm提示支持结构失代偿 |
四、诊断流程
- 初筛阶段:全景片+BOP检测
- 鉴别诊断:微生物检测+咬合力分析
- 动态监测:每3个月复查龈沟液量+CRP
- 确诊标准:持续6个月符合诊断阈值且排除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 ICD-11官方临床指南(2023修订版)
- 国际牙周病学会(EFP)2018分类共识
-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诊疗规范》(2022版)
- J Clin Periodontol. 2021;48(Suppl 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