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腹内疝Secondary intra-abdominal hern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1:37:08
编码DD50.21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intra-abdominal hernia、继发性腹内疝、Peterson疝、继发腹内疝伴梗阻,不伴坏疽、继发性腹内疝伴坏疽、继发性腹内疝不伴梗阻或坏疽
同义词Peterson hernia
缩写继发腹内疝、SIAH
别名术后腹内疝、创伤后腹内疝、继发性内疝

(DD50.21) 继发性腹内疝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急性或持续性腹痛

    • 突发剧烈腹痛,呈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常因肠梗阻或嵌顿引起(80%-90%)。
    • 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或手术切口附近(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 文献支持:孙明泽等(2019)报道75%的病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2. 恶心与呕吐

    • 伴随腹痛出现,呕吐物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样物质(60%-80%)。
    • 肠梗阻严重时呕吐频率增加。
  3. 腹胀与停止排气排便

    • 因机械性肠梗阻导致腹胀明显(70%-85%)。
    • 完全性肠梗阻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0%-70%)。

非典型症状

  1. 慢性腹部不适
    • 术后长期存在的隐痛或饱胀感,可能提示间歇性疝嵌顿(15%-30%)。
  2. 全身症状
    • 发热、脱水、休克(提示肠绞窄或继发感染)(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腹部触诊异常

    • 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膜刺激征)(70%-85%)。
    • 可触及固定包块(疝囊内肠管或网膜)(40%-60%)。
  2. 肠梗阻体征

    • 肠鸣音亢进(早期)或消失(晚期)(80%-90%)。
    • 腹部膨隆伴叩诊鼓音(肠管积气)。

并发症相关体征

  1. 绞窄性疝表现
    • 皮肤红肿、局部皮温升高(提示肠缺血坏死)(10%-15%)。
    • 心动过速、低血压(感染性休克)(5%-10%)。

影像学特征

  1. CT表现(诊断敏感性90%-95%):

    • 肠管聚集与移位:小肠袢聚集于非正常解剖区域(如Peterson间隙)(85%-95%)。
    • 脂肪缺口征(Fat Notch Sign):疝环处脂肪组织中断(70%-80%)。
    • 肠系膜血管纠集(“漩涡征”):肠系膜血管向疝环集中(60%-75%)。
    • 文献支持:梁文娇等(2019)报道粘连性腹内疝CT诊断准确率达88.5%。
  2. 绞窄性疝特征

    • 肠壁增厚、强化减弱(缺血表现)(20%-30%)。
    • 腹腔游离气体(提示肠穿孔)(5%-10%)。

实验室特征

  1. 炎症指标升高
    • 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50%-70%)。
    • C反应蛋白(CRP)升高(30%-50%)。
  2. 代谢性酸中毒
    • 血乳酸水平升高(>2 mmol/L)(绞窄性疝时达20%-40%)。

  • 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Roux-en-Y重建、未关闭肠系膜间隙(孙明泽等,2019)。
  • 紧急手术指征:肠绞窄、CT显示肠缺血或腹腔游离气体。

参考文献

  1. 孙明泽等,《腹部外科》2019;32(2):136-139.
  2. 梁文娇等,《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6):140-142.
  3. 《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