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大肠血管疾患Other specified Certain vascular disorders of large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9 00:18:26
编码DB34.Y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vascular disorders of large intestine、其他特指的大肠血管疾患、静脉硬化性结肠炎
别名特指大肠血管疾患、特殊大肠血管病、特定结肠血管问题、其他指定的大肠血管病

其他特指的大肠血管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内镜病理学确认
      • 结肠镜活检显示特征性血管病变:静脉壁增厚伴纤维化(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或黏膜下曲张静脉(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相关病变)。
      • 组织学排除肿瘤性、炎症性肠病及其他血管畸形(如血管发育不良)。
    • 影像学特征
      •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局灶性肠壁血管异常(如静脉曲张、血管迂曲或造影剂外渗)。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反复无痛性便血(鲜红/暗红色)伴慢性缺铁性贫血(Hb<120g/L,女性;<130g/L,男性)。
      • 进食后加重的腹部钝痛或定位性压痛(放射性血管病变)。
    • 排除性诊断
      • 无肝硬化证据(肝功能正常、肝脏影像学无异常)的门脉高压症。
      • 无炎症性肠病、憩室病或肿瘤的实验室和内镜证据。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理/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便血+慢性贫血)
      • 内镜见血管异常(糜烂/毛细血管扩张)
      • 排除其他大肠出血性疾病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筛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内镜检查] B --> B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B --> B2[铁代谢指标] B --> B3[粪便隐血] C --> C1[腹部CT血管成像] C --> C2[肠系膜动脉造影] C --> C3[MRI肠壁水肿评估] D --> D1[结肠镜检查] D --> D2[胶囊内镜] D --> D3[内镜超声]

判断逻辑

  1. 实验室筛查

    •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提示慢性失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提示活动性出血。
    • 铁代谢指标:血清铁<60μg/dL + 铁蛋白<15ng/mL → 确诊缺铁性贫血。
    • 粪便隐血:持续阳性需结合影像/内镜定位出血源。
  2. 影像学检查

    • CT血管成像:静脉曲张呈"葡萄串样"强化灶;活动性出血见造影剂外渗(敏感度>85%)。
    • 肠系膜动脉造影:静脉期延迟显影提示静脉回流障碍(特异性>90%)。
    • MRI:T2加权像肠壁高信号提示缺血性水肿。
  3. 内镜检查

    • 结肠镜:静脉硬化性病变呈蓝紫色黏膜下隆起;放射性病变见黏膜苍白伴脆性增加。
    • 内镜超声:区分黏膜下血管病变深度(静脉曲张>3mm需干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Hb↓+MCV↓:慢性失血性缺铁性贫血→需铁剂替代治疗并追踪出血源。
    • 血小板↑(>450×10⁹/L):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提示持续出血或炎症。
  2. 铁代谢指标

    • 血清铁↓+铁蛋白↓:确诊缺铁性贫血→需排除其他失血原因。
    • 总铁结合力↑(>400μg/dL):强化缺铁诊断→指导静脉补铁。
  3. 炎症标志物

    • CRP正常:区别于炎症性肠病(CRP常>10mg/L)。
    • ESR轻度↑(20-40mm/h):提示慢性组织损伤。
  4. 肝功能

    • ALB正常+PT正常:排除肝硬化性门脉高压→支持特发性门脉高压诊断。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内镜病理或血管影像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慢性失血性贫血。
  • 检查优先级
    1. 结肠镜(首选定位出血源)
    2. CT血管成像(评估全肠道血管架构)
    3. 铁代谢指标(量化贫血严重度)
  • 关键鉴别:需严格排除炎症性肠病、肿瘤及肝硬化相关门脉高压。

参考文献

  1. 《胃肠病学》(第11版)血管性肠病章节
  2. ACG临床指南: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管理(2023)
  3. 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立场声明:血管性肠病内镜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