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石Enterolith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1.31
关键词
索引词Enterolith of small intestine、小肠结石
缩写XJS
别名小肠结石症、小肠内结石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回肠--空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小肠结石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小肠结石是一种在小肠内形成的矿物凝结物或结石。其成因包括摄入未完全消化的物质(如柿子、山楂等富含鞣酸的食物)、异物积聚(如毛发或药物成分),或肠道环境异常导致的矿物质沉积。小肠结石可引发机械性肠梗阻,严重时需紧急干预。
病因学特征
-
形成机制:
- 植物性成分积聚:食用大量富含鞣酸的未成熟柿子或山楂,鞣酸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随肠道蠕动进入小肠后进一步硬化。
- 矿物盐沉积:肠道钙盐代谢异常(如高钙血症)或胆盐结晶沉积可能与结石形成相关。
- 继发性因素:小肠解剖结构异常(如憩室、术后粘连)、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肠道动力障碍(如慢性假性梗阻)可增加结石风险。
-
病理生理:
- 肠道动力学异常:原发性或继发性肠蠕动减弱导致内容物滞留,为结石形成提供时间窗。
- 局部理化环境改变:肠道pH值变化、水分过度吸收或细菌过度增殖可能促进矿化过程。
- 机械性损伤:结石直接压迫肠壁可引发缺血、溃疡甚至穿孔。
病理机制
-
结石形成:
- 结石核心通常由未消化物质(如植物纤维)或异物构成,随后通过钙盐、胆盐等沉积逐渐增大。
- 根据成分可分为植物性结石(phytobezoar)或矿物性结石,前者质地较软,后者坚硬且易损伤肠黏膜。
-
梗阻效应:
- 结石嵌顿于肠腔狭窄处(如回盲瓣)时,近端肠管因内容物积聚扩张,引发压力性缺血和蠕动亢进(表现为绞痛)。
- 完全性梗阻可导致肠壁水肿、血运障碍,最终进展为肠坏死。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腹痛: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随肠蠕动增强呈间歇性发作。
- 呕吐:高位梗阻时呕吐发生早且频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并含粪臭味内容物。
- 腹胀:与梗阻部位相关,低位梗阻腹胀更显著。
- 排便排气停止:完全性梗阻的标志性表现,但部分性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便。
-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提示肠缺血或穿孔,需紧急处理。
参考文献:相关医学文献及临床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