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发育异常Unspecified 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he male genital system
编码LB5Z
关键词
索引词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he male genital system、未特指的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发育异常、男性生殖系统的畸形
别名未特指男性生殖系统畸形、未明确男性生殖系统畸形、不明原因男性生殖系统畸形、男性生殖系统畸形-未特指、Unspecified-malformations-of-the-male-genital-system
未特指的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发育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综合评估排除法:
- 通过全面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排除所有已知特指类型的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如尿道下裂、隐睾症、小阴茎畸形等)。
- 符合ICD-11分类中"LD2F未特指的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发育异常"的定义标准(WHO, ICD-11 2023版)。
- 综合评估排除法: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客观结构异常证据:
- 存在至少一项男性生殖器官(阴茎、睾丸、尿道等)的形态学或位置异常(如超声/MRI确认的阴茎发育不良、睾丸异位等)。
- 排除已知分类疾病:
- 不符合任何ICD-11明确定义的特异性发育异常诊断标准(如QA55尿道下裂、LB73隐睾症等)。
- 客观结构异常证据: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相关性:
- 异常体征与功能障碍关联(如阴茎短小伴勃起困难,或睾丸异位伴生育障碍)。
- 内分泌或遗传学异常:
- 血清睾酮低于年龄匹配参考值(青春期前<1.7 nmol/L,成人<8.4 nmol/L)
- 染色体核型或基因检测发现未归类变异(如AR基因VUS变异)。
- 多系统受累证据:
- 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如肾发育不全)或内分泌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异常)。
- 临床表现相关性: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体格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B --> D[外生殖器形态评估] B --> E[第二性征评估] C --> F[超声检查] C --> G[MRI] F --> H[睾丸定位/体积] F --> I[尿道结构] G --> J[盆腔器官三维重建] A --> K[实验室检查] K --> L[激素检测] K --> M[遗传学检测] L --> N[睾酮/LH/FSH] M --> O[染色体核型] M --> P[靶向基因测序] -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睾丸未探及→提示睾丸缺如(需MRI确认)
- 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提示发育不良
- 激素检测:
- 睾酮↓+LH↑→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 睾酮↓+LH正常→下丘脑-垂体轴异常
- 遗传学检测:
- 染色体核型46,XY正常→排除Klinefelter等综合征
- AR基因致病性变异→指向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 超声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内分泌检测:
- 低血清睾酮:
- 成人<8.4 nmol/L(参考值:8.4-28.7 nmol/L)
- 意义:提示睾丸功能障碍,需评估Leydig细胞活性
- FSH/LH升高:
- FSH>10 IU/L + LH>9.4 IU/L(成人)
- 意义: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标志
- 低血清睾酮:
-
遗传学检测:
- 染色体核型异常:
- 如45,X/46,XY嵌合体
- 意义:指向性腺发育不全,需扩大检测范围
- AR基因错义突变:
- 意义:可能导致部分性雄激素不敏感
- 染色体核型异常:
-
影像学量化指标:
- 阴茎长度<2.5 SD:
- 新生儿<2.0 cm,成人疲软状态<7 cm
- 意义:客观界定小阴茎畸形
- 阴茎长度<2.5 SD: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
- 步骤1:通过影像学确认生殖器结构异常
- 步骤2:系统排除已知分类疾病(尿道下裂/隐睾等)
- 步骤3:评估内分泌/遗传学支持证据
- 鉴别重点:
- 优先排除可治疗的特定疾病(如隐睾需手术干预)
- 复杂病例需多学科会诊(内分泌科+泌尿外科+遗传科)
参考文献:
- 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
- ESPE《儿童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指南》(2023)
-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雄激素检测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