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耳结构性发育异常Unspecified 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he ear
编码LA2Z
关键词
索引词Structur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of the ear、未特指的耳结构性发育异常、耳畸形
缩写未特指耳结构性发育异常、UASD
别名未特指耳畸形、未特指耳发育缺陷、未特指耳部结构异常、Unspecified-aural-structural-development-abnormality
未特指的耳结构性发育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颞骨高分辨率CT(HRCT)三维重建:显示外耳道闭锁/狭窄、听骨链畸形(如锤砧骨融合)、耳蜗或前庭导水管异常等特征性结构改变。
- 基因检测:检出与耳发育相关的致病性基因突变(如EYA1、SIX1、CHD7等)。
-
必须条件:
- 影像学证据:HRCT证实至少存在以下一项结构异常:
- 外耳道直径≤2 mm(婴幼儿)或≤4 mm(成人)
- 听骨链连续性中断(锤骨柄缺失/砧镫关节脱位)
- 耳蜗发育不良(如共同腔畸形或Mondini畸形)
- 临床特征:存在先天性听力损失(ABR阈值≥40 dB nHL)或耳廓形态异常。
- 影像学证据:HRCT证实至少存在以下一项结构异常:
-
支持条件:
-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耳畸形或遗传性耳聋病史(敏感度35%-50%)。
- 孕产期高危因素:母体妊娠早期风疹病毒感染/致畸药物暴露史。
- 伴随畸形:合并肾脏异常(如EYA1突变相关Branchio-Oto-Renal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耳结构性发育异常评估
├─ 形态学评估
│ ├─ 体格检查(耳廓形态、外耳道通畅度)
│ └─ 影像学检查
│ ├─ 颞骨HRCT(骨性结构)
│ └─ 内耳MRI(膜迷路/神经结构)
├─ 功能评估
│ ├─ 纯音测听/ABR(气骨导差≥15 dB提示传导性聋)
│ └─ 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
└─ 遗传学评估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
└─ 靶向基因panel测序(涵盖56个耳发育相关基因)
判断逻辑:
-
HRCT优先原则:
- 外耳道闭锁者需测量闭锁板厚度:
- <3 mm可考虑经外耳道成形术
-
3 mm建议骨导助听器优先
- 听骨链畸形类型决定手术方案:
- 镫骨底板活动者可行听骨链重建
- 镫骨固定需人工镫骨植入
- 外耳道闭锁者需测量闭锁板厚度:
-
基因-表型关联:
- SIX1突变多伴中耳畸形(86%),而CHD7突变易合并CHARGE综合征(眼缺损+心脏畸形)。
- 检出EYA1突变需行肾脏超声筛查(23%合并肾发育不良)。
三、实验室参考值
-
基因检测:
- 异常意义:
- EYA1杂合突变:提示Branchio-Oto-Renal综合征(需评估鳃裂瘘管及肾功能)。
- CHD7新生突变:符合CHARGE综合征诊断需满足≥4项主要标准(虹膜缺损+后鼻孔闭锁等)。
- 异常意义:
-
听力评估:
- ABR阈值分级:
- 轻度:20-40 dB nHL
- 中度:41-70 dB nHL
- 重度:≥71 dB nHL
- 骨导-气导差:
-
30 dB提示中耳畸形需手术干预
-
- ABR阈值分级:
-
前庭功能:
- 冷热试验单侧减弱(CP值≥25%):提示同侧前庭功能障碍,需警惕内耳畸形进展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需结合HRCT特征性表现与基因检测结果,外耳道闭锁厚度和听骨链状态决定治疗路径。
- 辅助检查应遵循"形态-功能-遗传"三步评估法,重点关注SIX1/EYA1/CHD7基因型与表型关联。
- 实验室指标需动态监测:ABR每6个月评估婴幼儿听力进展,基因阳性者每年筛查伴随畸形。
参考文献:
- ICD-11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Chapter (WHO, 2023)
- 《颞骨影像解剖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 ACMG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指南(Genet Med,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