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淋巴管畸形Unspecified Lymphatic malformation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59:40
编码LA90.1Z

关键词

索引词Lymphatic malformations、未特指的淋巴管畸形、淋巴管畸形、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着性血管瘤、靴钉样血管瘤、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着性血管瘤
缩写Lymphatic-malformation、LM
别名淋巴管异常、淋巴管瘤、淋巴血管畸形、淋巴管发育异常

未特指的淋巴管畸形(LA90.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CT/MRI显示多房性囊性病变,囊腔大小混杂(大囊型>2cm,微囊型<2cm),无强化分隔或薄壁分隔(敏感度>90%)。
      • 病变部位与淋巴引流区域一致(如头颈部、腋窝、纵隔等)。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活检标本显示异常扩张的淋巴管腔,内衬扁平内皮细胞,腔内无红细胞,伴纤维基质(金标准)。
  2. 支持条件(临床特征)

    • 典型临床表现
      • 可压缩性无痛性包块(80%病例),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热痛(20%-30%)。
      • 特殊部位表现:颈部病变可伴吞咽/呼吸困难(15%-20%),四肢病变可致淋巴水肿(10%-15%)。
    • 基因检测
      • 检出PIK3CA基因体细胞突变(阳性率约60%-80%)。
  3. 阈值标准

    •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影像学典型表现+临床特征
      • 影像学可疑表现+基因检测阳性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影像学评估
    ├─超声(首选筛查)
    │ ├─高频超声:鉴别囊性/实性(准确率>95%)
    │ └─彩色多普勒:评估血流信号(淋巴管畸形应无血流)
    ├─MRI(金标准)
    │ ├─T2加权像:高信号囊腔(敏感度100%)
    │ └─增强扫描:分隔强化(鉴别血管畸形)
    └─CT(急诊评估)
    ├─平扫:低密度囊性灶(CT值0-20HU)
    └─增强:囊壁强化(感染时显著)

  2. 判断逻辑

    • 超声
      • 囊性为主(微囊型呈"蜂窝状")→优先考虑淋巴管畸形
      • 实性成分>30%→需活检排除恶性肿瘤
    • MRI
      • 囊液T2高信号+分隔强化→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特异性>90%)
      • 弥漫性微囊浸润→需与静脉畸形鉴别(后者T2*序列可见静脉石)
    • 淋巴造影
      • 对比剂外渗→提示淋巴管破裂(急性感染期禁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12×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提示合并感染(需立即抗感染治疗)
    • D-二聚体
      • 显著升高(>5mg/L)→需排查静脉血栓(淋巴管畸形易合并凝血异常)
  2. 囊液分析

    • 乳糜性液体(甘油三酯>110mg/dL)→特异性诊断指标(准确率>95%)
    • 细菌培养阳性→指导抗生素选择(常见致病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分子检测

    • PIK3CA突变阳性→提示对mTOR抑制剂(如西罗莫司)可能敏感
    • 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需结合其他指标)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MRI为首选)与病理学结合,重点识别多房性囊性病变特征。
  • 鉴别要点:需与静脉畸形(血流信号丰富)、鳃裂囊肿(单房无分隔)等鉴别。
  • 治疗提示:基因检测可指导靶向治疗,囊液分析决定是否需硬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ISSVA 2020《血管异常分类共识》
  2. Uptodate: Lymphatic malformations
  3. 《Radiographics》2021年淋巴管畸形影像诊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