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伴大隐静脉反流Varicose veins with great saphenous reflux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BD74.10

关键词

索引词Varicose veins with great saphenous reflux、静脉曲张伴大隐静脉反流
缩写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反流-静脉曲张
别名下肢静脉曲张伴大隐静脉反流、大隐静脉功能不全伴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回流障碍伴静脉曲张、大隐静脉血液倒流伴静脉曲张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发生部位
XA76A3 下肢静脉
XA1XM3内侧缘静脉
XA5D60胫后静脉
XA8657趾足底静脉
XA59H1大隐静脉
XA2073小隐静脉
XA8LE8股前皮静脉
XA74K2旋股外侧静脉
XA4EV7足底皮静脉弓
XA3QX9股静脉
XA0L88足底外侧静脉
XA7ND7跖静脉
XA23R2指总静脉
XA4L08外侧缘静脉
XA4930腓静脉
XA8HR9旋髂浅静脉
XA3E41股深静脉
XA4CQ8胫前静脉
XA08Q1腘静脉
XA85B7足底内侧静脉
XA8PZ9旋股内侧静脉
XA8RN9足底深静脉弓
XA8WJ3副隐静脉

静脉曲张伴大隐静脉反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静脉曲张伴大隐静脉反流是一种下肢慢性外周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其特征为大隐静脉(人体最长的浅表静脉)出现异常扩张,并伴有血液逆向流动。该病变源于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血液部分逆流至下肢远端,静脉内静水压升高,进而引发静脉壁结构改变。


病因学特征

  1. 解剖与生理基础

    • 大隐静脉连接足背静脉弓与股总静脉,其单向瓣膜系统可防止血液逆流。当瓣膜关闭不全或静脉壁张力降低时,血液反流至远端静脉,形成病理性扩张。
  2. 诱发因素

    • 先天性因素:静脉壁胶原蛋白/弹力纤维异常导致的静脉壁薄弱,或瓣膜数量/形态先天缺陷。
    • 获得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外伤或手术导致静脉结构破坏。
    • 血液动力学因素:长期站立、久坐等使下肢静脉持续高压;肥胖、妊娠(孕激素介导的静脉扩张)增加腹腔压力。
    • 年龄相关退变:血管壁弹性蛋白流失加速静脉扩张。
    • 全身性疾病:慢性咳嗽、便秘、盆腔肿瘤等通过升高腹压间接影响静脉回流。

病理机制

  1. 瓣膜功能不全

    • 原发性瓣膜关闭不全或继发性瓣膜牵拉性损伤,导致血液逆流至浅静脉系统。
  2. 静脉重构

    • 持续高压使静脉壁胶原沉积增加、平滑肌萎缩,血管迂曲扩张并丧失收缩功能。
    • 毛细血管渗透压升高引发红细胞外渗,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积和脂性硬皮症。
  3. 微循环障碍

    • 逆流血液通过穿通静脉进入皮下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最终导致静脉性溃疡。

临床表现

  1. 典型体征

    • 下肢浅表静脉呈蛇形迂曲扩张,以小腿内侧为著,可伴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
    • 慢性期出现踝部水肿、色素沉着(褐色)、湿疹样改变或白色萎缩(Atrophie Blanche)。
  2. 症状谱

    • 早期:下肢酸胀感、夜间肌肉痉挛;
    • 进展期:久站后疼痛加重、皮肤瘙痒;
    • 晚期: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

注:诊断需结合超声多普勒检查明确反流范围及程度,CEAP分级系统可用于评估严重度。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