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未进一步特指Unspecified Lower limb varicose veins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BD74.1Z

关键词

索引词Lower limb varicose veins、下肢静脉曲张,未进一步特指、下肢静脉曲张
缩写XZJMQZ、XZ-MQZ
别名蚯蚓腿、青筋腿、蜘蛛腿、静脉扩张-下肢、静脉血管突出-腿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发生部位
XA76A3 下肢静脉
XA1XM3内侧缘静脉
XA5D60胫后静脉
XA8657趾足底静脉
XA59H1大隐静脉
XA2073小隐静脉
XA8LE8股前皮静脉
XA74K2旋股外侧静脉
XA4EV7足底皮静脉弓
XA3QX9股静脉
XA0L88足底外侧静脉
XA7ND7跖静脉
XA23R2指总静脉
XA4L08外侧缘静脉
XA4930腓静脉
XA8HR9旋髂浅静脉
XA3E41股深静脉
XA4CQ8胫前静脉
XA08Q1腘静脉
XA85B7足底内侧静脉
XA8PZ9旋股内侧静脉
XA8RN9足底深静脉弓
XA8WJ3副隐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未进一步特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慢性外周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其特征为下肢浅表静脉血管扩张、迂曲。主要由于下肢浅静脉系统中的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引起静脉内压力增加。长期高压状态下,静脉管壁逐渐失去弹性,进一步加剧了血液逆流和静脉扩张。静脉曲张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女性患者更为常见。


病因学特征

  1. 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

    • 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引起的静脉壁薄弱以及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使瓣膜无法有效地阻止血液倒流,从而引发静脉曲张。
    • 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会直接导致静脉血逆向流动,增加了静脉内的压力,进一步加重静脉壁的扩张。
  2. 静脉内压持久升高

    • 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便秘等状况均可促使下肢静脉内压力持续上升。当静脉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对静脉瓣膜造成过重负担,使之逐渐松弛甚至脱垂,丧失防止血液倒流的能力。
    • 年龄增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壁及瓣膜组织逐渐失去弹性,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3. 遗传因素

    • 家族史在静脉曲张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静脉曲张,则其他家庭成员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表明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4.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 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也与静脉曲张的发生有关联。体重过重会增加腹部压力,间接提高下肢静脉的压力;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不动)则不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易诱发静脉曲张。
  5. 内分泌失调及其他疾病影响

    • 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和强度,加上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容易导致孕妇出现或加重静脉曲张症状。
    • 甲状腺功能异常、高催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紊乱也可能通过干扰正常的血管调节机制间接促进静脉曲张形成。

病理机制

  1. 静脉结构改变

    • 持续升高的静脉内压作用下,静脉管壁逐渐变薄、拉伸,失去了原有的支撑力。同时,受损的瓣膜无法有效关闭,使得血液向下肢远端反流更加严重。
    • 随着病情进展,受影响区域的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硬化甚至溃疡,这是由于长期缺氧状态下的局部微循环障碍所致。
  2. 血流动力学变化

    • 正常情况下,小腿肌肉收缩可以帮助推动血液向上回流至心脏。然而,在静脉曲张患者中,这一过程受到阻碍,导致血液滞留于下肢深静脉系统之外的小静脉网内,形成所谓的“静脉池”现象。
    • 伴随而来的是血液淤积造成的局部组织水肿、营养供应不足等问题,最终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沉重感、疲劳、瘙痒及疼痛等。

临床表现

  1. 典型体征

    • 视诊可见患肢皮肤下显露蓝色或紫色扭曲膨胀的静脉,这些静脉通常位于大腿内侧、小腿后面或者足背处。
    • 在严重病例中,曲张静脉可能呈现囊状突起,并伴有明显的触痛感。
  2. 自觉症状

    • 大多数患者最初仅感到轻微不适,如腿部酸胀、沉重感,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更为明显。
    • 若病情继续恶化,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夜间抽筋、皮肤瘙痒甚至难以忍受的灼热感。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发生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参考文献:上述内容基于对权威医学资料的综合整理而成,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学》教材及相关专业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