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Unspecified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编码BC63.2Z
关键词
索引词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未特指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3度房室传导阻滞、3度心脏传导阻滞、AV[房室] 传导阻滞,完全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NOS、CHB - [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3度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节律 [possible translation]、心室自主节律
别名全房室阻滞、全房室传导障碍、全房室阻断、全房室传导中断
未特指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心悸、乏力:
- 患者常感到心跳缓慢或不规则,伴有全身乏力感。这类症状在体力活动时尤为明显。
- 出现几率:常见(50%-70%)。
-
头晕、眩晕:
- 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 出现几率:常见(40%-60%)。
-
胸闷、气短:
- 患者在活动或劳累时可能感到胸闷、气短,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 出现几率:常见(30%-50%)。
-
晕厥:
- 心室率过慢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晕厥。
- 出现几率:较少见但危险(20%-30%)。
-
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
- 大脑长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
- 出现几率:较少见(10%-20%)。
非典型症状
-
心绞痛:
- 尤其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症状。
- 出现几率:较少见(10%-20%)。
-
水肿:
- 心功能不全时,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
- 出现几率:较少见(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心率缓慢:
- 心室率通常低于40次/分钟,有时甚至更低。
- 出现几率:高(80%-90%)。
-
脉搏细弱:
- 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脉搏可能变得细弱。
- 出现几率:高(70%-80%)。
-
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
- 第一心音强度可强可弱,有时会出现大炮音。
- 出现几率:高(60%-70%)。
-
第二心音分裂:
- 听诊时可发现第二心音分裂。
- 出现几率:高(50%-60%)。
非典型体征
-
颈静脉怒张:
- 可能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 出现几率:较少见(10%-20%)。
-
肺部湿啰音:
- 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肺部湿啰音。
- 出现几率:较少见(10%-2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心电图表现:
- P波与QRS波群完全脱离关系: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且两者无固定关系。
- 心室率低于40次/分钟:心室率通常非常缓慢,心室起搏点位于阻滞部位下方。
- QRS波群形态:如果心室起搏点位于希氏束附近,QRS波群正常;如果位于远端,QRS波群增宽。
- 出现几率:高(90%-100%)。
-
动态心电图:
- 有助于捕捉到偶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和长时间的心脏停跳。
- 出现几率:高(80%-90%)。
-
超声心动图:
-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辅助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病变或其他心脏疾病。
- 出现几率:中(50%-70%)。
-
胸部X线片:
- 可发现心脏增大、肺部感染、肺水肿等病变。
- 出现几率:中(40%-60%)。
-
心脏标志物检查:
- 如cTnT、cTnI等心脏肌钙蛋白在心肌损伤时会升高。
- 出现几率:低至中(30%-50%)。
-
电解质检查:
- 高钾血症等电解质失衡情况也可能导致或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 出现几率:低至中(20%-40%)。
-
冠状动脉造影:
- 用于诊断冠心病,确定冠状动脉是否通畅。
- 出现几率:低(10%-20%),主要在怀疑冠心病时进行。
通过上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可以对未特指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