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Other specified Supraventricular rhythm disturbance
编码BC8Y
关键词
索引词Supraventricular rhythm disturbance、其他特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缩写OSA、其他特指室上性心律失常
别名其他特定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他明确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其他特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电生理学证据:
- 12导联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到特征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表现:
• 非典型P波形态(如异位房性节律)
•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QRS波前无P波或逆行P波)
• 短RP间期心动过速(RP<PR) -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异常传导路径或触发机制。
- 12导联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到特征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表现:
- 电生理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功能评估):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作性心悸伴突发突止特点(持续数秒至数小时)
• 心电图异常时伴随头晕/血压下降(收缩压<90 mmHg)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典型房颤/房扑(无f/F波)
• 排除窦性心律失常(P波形态正常)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电生理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症状(发作性心悸+突发突止)
• 食管调搏诱发相同心律失常
二、辅助检查
-
核心检查树:
┌─心电图(静息/发作时)
│ ├─房室传导时间测量
│ └─P波形态分析
├─动态心电图(24-72h)
│ ├─心率变异性分析
│ └─事件关联标记
└─电生理检查(有创)
├─程序刺激诱发
└─三维标测定位 -
判断逻辑:
- 静息心电图:
• P波消失(交界性心律)→提示房室结双径路
• 短PR间期+δ波→预激综合征证据 - 动态心电图:
• 捕捉到症状相关的心律失常→明确临床相关性
• 心率变异性降低(SDNN<70ms)→提示自主神经失衡 - 食管调搏:
• 诱发窗口在240-350ms→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特征
- 静息心电图: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电解质检测:
- 血清钾<3.5 mmol/L:增加心肌细胞自律性,诱发房性早搏
- 血清镁<0.7 mmol/L:影响钠钾泵功能,导致传导延迟
-
甲状腺功能:
- FT4>22 pmol/L:甲状腺毒症致β受体高反应性,诱发房速
-
心肌损伤标志物:
- hs-cTnI>34 ng/L:提示合并心肌缺血(需排除冠心病)
-
炎症指标:
- CRP>10 mg/L:提示心肌炎可能(需结合超声评估)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动态监测与电生理检查为重要补充。
- 辅助检查需分层实施:从无创心电监测到有创电生理评估。
- 实验室异常重点排查可逆诱因(电解质紊乱、甲亢)。
参考文献:
- ACC/AHA/HRS《室上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2020)
- ESC《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共识》(2022)
- 《实用心脏病学(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