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于其他特指原因的淋巴水肿Other specified Secondary lymphoedema
编码BD93.1Y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lymphoedema、继发于其他特指原因的淋巴水肿、脂肪型淋巴水肿、反复感染引起的淋巴水肿、继发于反复感染的淋巴水肿、慢性炎症引起的淋巴水肿、继发于慢性炎症的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性玫瑰痤疮、Morbihan病、玫瑰痤疮性淋巴水肿、慢性上面部红斑性水肿、实质性面部水肿、淋巴水肿性痤疮、继发于寻常痤疮的面部淋巴水肿、疣状象皮病
缩写LYM
别名Lymphedema、Elephantiasis
继发于其他特指原因的淋巴水肿 (BD93.1Y)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继发病因证据:
- 存在特指原发疾病史(反复细菌性蜂窝织炎 ≥3次/年、玫瑰痤疮晚期伴皮肤增厚、放射治疗史等)。
- 组织活检显示淋巴管结构破坏(如内皮损伤、管腔闭塞)或纤维化(胶原沉积>40%区域)。
- 典型淋巴水肿体征:
- 非凹陷性肿胀持续 >3个月,伴进行性皮肤硬化(Woodpecker征阳性:按压后无回弹)。
- 明确继发病因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淋巴显像示淋巴回流延迟(同位素清除率 <10%/小时)或梗阻(核素滞留 >24小时)。
- MRI显示真皮层增厚(>3mm)伴蜂窝样淋巴管扩张(直径 >0.5mm)。
- 皮肤病理改变:
- 角化过度(角质层厚度 >50μm)、色素沉着(黑色素沉积区域 >30%)。
- 炎症活动证据:
- 急性感染期:CRP >50 mg/L 或 ESR >40 mm/h。
- 影像学特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 必须条件 即可确诊。
- 若无组织活检证据,需同时满足:
- 明确继发病因 + 典型体征 + 任意两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mermaid graph TD A[临床疑似淋巴水肿] --> B[超声检查] B -->|异常| C[淋巴显像] B -->|正常/不确定| D[MRI] C --> E[确诊淋巴功能障碍] D -->|真皮层增厚| E D -->|无异常| F[直接淋巴管造影] -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一线):
- 异常意义:检出皮下组织"蜂窝征"(低回声区)或筋膜增厚(>4mm),提示水肿纤维化阶段。
- 阴性时需升级检查。
- 淋巴显像(金标准):
- 判断逻辑:同位素(如⁹⁹ᵐTc)滞留率 >24小时 = 淋巴回流梗阻;清除率 <10%/小时 = 功能障碍。
- MRI:
- 判断逻辑:T2加权像高信号 + 真皮层增厚 >3mm = 慢性淋巴水肿特征;需排除肿瘤浸润。
- 直接淋巴管造影(疑难病例):
- 判断逻辑:造影剂外渗或淋巴管中断 = 结构性损伤,适用于手术前评估。
- 超声检查(一线):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测:
- 细菌培养阳性(如β-溶血链球菌):
- 意义:证实反复感染病因,提示需长期抑菌治疗(如青霉素)。
- PCR检测特定病原:
- 意义:在培养阴性时检出隐匿感染(如巴尔通体)。
- 细菌培养阳性(如β-溶血链球菌):
-
炎症标志物:
- CRP >50 mg/L:
- 意义:提示急性感染或慢性炎症活动,需抗感染+抗炎治疗。
- ESR >40 mm/h:
- 意义:反映组织纤维化进展,需干预原发病(如玫瑰痤疮)。
- CRP >50 mg/L:
-
免疫组化:
- TGF-β阳性染色:
- 意义: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提示纤维化恶性循环,需靶向治疗(如吡非尼酮)。
- TGF-β阳性染色:
-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 >75% + WBC >12×10⁹/L:
- 意义:急性细菌感染指征,需立即抗生素治疗。
- 中性粒细胞 >75% + WBC >12×10⁹/L: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继发病因证据+组织活检/淋巴显像。
- 检查优先级:超声初筛 → 淋巴显像/MRI确诊 → 实验室评估感染与炎症。
- 关键异常值:
- CRP >50 mg/L = 活动性炎症
- 淋巴清除率 <10%/小时 = 功能障碍
- 真皮层厚度 >3mm = 慢性纤维化
参考文献:
- ISL《淋巴水肿诊断国际共识》(2023)
- 《皮肤淋巴水肿病理学诊断标准》(J Am Acad Dermatol 2024)
- UpToDate: "Secondary Lymphedema: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2025)